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唠叨
□ 华 挺

当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90后享受着技术的发展,他们的母亲却更多承受着压力

“要不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才不愿意来北京呢!亲戚朋友都在老家。”母亲一边给小蒋夹菜,一边说,“当初让儿子在南方找工作,可他偏要留在北京……”

我已经记不得母亲是多少次讲这番话了,反正不少于20遍了。每当母亲开了一个头,我就知道她下面要说啥。母亲很少单独跟我唠叨这个话题了,因为她知道“木已成舟”,我已经很难回去了。

高考填志愿时,母亲让我填复旦或是浙大,我理解,家乡人喜欢气候饮食文化更相近的上海和杭州,然而我怀揣着闯荡梦想来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并立志要扎根于此。于是,大学四年,“回南方找工作”成了母亲在电话中或是假期回家时跟我唠叨的主题。可是,大四毕业时我最终选择了留在北京工作。那一天,母亲哭了。

这是一个迁徙成瘾的年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中国的宁静,让更多的人流动起来。求学、工作、结婚,无数中国人离开了家乡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定居,旅游、出差、过年,又有无数的国人为了各种原因行走在旅途中。然而,迁徙总是适合于年轻人,我们不再年轻的母亲要么选择留守家乡,要么随儿女到新城市定居,还有的就是在家乡和儿女或是多个儿女之间来回迁徙。

从2008年迁徙到北京居住,母亲的抱怨一直很多。然而,她老人家唠叨最多的话题还是房子:“幸亏当初让你买房早,不然现在怎么买得起”“2009年房价跌的时候还是应该咬咬牙再买一套”……当初我毕业留在北京后,她哭完就立马催我去买房:“北京要开奥运会,房价肯定要涨,赶紧去看吧。”正是在她的不断唠叨下,我放弃了靠自己赚钱付首付的念头,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了房。事实表明,母亲的眼光是英明的。

这是一个以房为奴的年代。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城市中普通民众的梦魇,阻碍了母亲们到另一个城市和儿女们团聚。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有多少母亲为了儿子的一套婚房而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又有多少母亲为了女儿的婚事而和无房的未来女婿唠叨。悲欢离合,有时就因为一套房,追求房子,成为了母亲心中对儿女幸福的寄托。

母亲不是死脑筋,她懂得改变。小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母亲努力和他们聊天、交朋友;为了能更好交流,她对着电视练习普通话;为了了解北京,她订了一份新京报,每天认真研读,还把重要的新闻挑出来画上圈,留给我看。于是,母亲的唠叨有了新话题:今天哪个邻居家发生了什么事,昨天北京有什么新闻,明天会不会堵车……

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年代。手机能让我们每天都能和母亲聊天,互联网能让我们和母亲视频对话,高铁能让我们在几个小时之内赶回老家和母亲团聚。当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90后享受着技术的发展,他们的母亲却更多承受着压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她们的人生大都遭遇了太多的艰辛和不易,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和起伏。因此,她们会有更多的唠叨。

然而,无论是唠叨家乡、美食,还是空气、房子,或是儿女的工作、婚事,母亲唠叨的中心永远是儿女。她们渐渐老去,唠叨的话题也渐渐集中到儿女的身体健康:“不要太忙,不要太累”、“多锻炼身体”。而我现在,最关心的也是母亲的健康,盼望着母亲在老家的医保能早日和北京连通结算,盼望着在北京看病能方便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