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宁:
我在大漠 放牧星辰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 讯 员 张能华

新疆喀什,边陲重镇,值守在这里的总参某卫星地面测控站官兵,与卫国戍边的万千将士一样守卫边疆。他们的防区,是万里太空;他们的任务,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息息相关。扎根边疆20年,“北斗”导航测控网西北第一站主任张宁,已成为心无旁骛的大漠“牧星人”。

1994年,张宁走出北京理工大学校门,投笔从戎,一头扎进西北大漠,参加卫星测控站工程建设。随后几年,作为喀什站最年轻的现场测控指挥员,他先后完成了资源一号、海洋一号、探测一号、实践五号卫星以及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等28次重大测控任务。

2003年,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即将发射,作为飞船进入我国太空的测控首站,喀什站能否顺利对航天器实施跟踪和控制,事关全局。谁来担任现场指挥?上级领导一锤定音,“交给张宁。”

张宁带领官兵围绕跟踪捕获、指令发送、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研究对策,挖出跟踪仰角高、预判条件少、过境速度快等10个隐患,有针对性地组织了20余次演练,确保测控万无一失。10月15日,承载着中国人航天梦想的“神五”升空,张宁指挥喀什测控官兵跟踪测量、遥控发令、监视飞船状态,全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中央领导和杨利伟的空天通话实时在机房响起。这一年,张宁30岁。

2008年,总参决定抽组测控官兵,编织“北斗”测控网,张宁被任命为喀什站总工程师,白手起家建设“北斗”导航西北第一站。短短75天,张宁带领大家完成7大分系统上千台(套)设备安装调试,创造同类型同系统安装记录;随后,一鼓作气拿出13种共600余页的业务工作规范,编写完善7大分系统272组应急预案,保证导航系统一运行就正规。为了让北斗系列装备在南疆地区所有边防连队哨所配发应用,张宁带领官兵上高原,进哨所,汇数据,在我国西北大门装上了全天候“天眼”。2011年,张宁被任命为测控站主任。2013年,当北斗的航灯在太空点亮时,张宁对全站官兵说:“为了北斗,让我们激情燃烧吧!”几年来,测控站收发卫星导航数据27200G,数据接收、传输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9.98%以上。

20年间,张宁也有多次调回北京等地的机会,但他始终放不下“大漠牧星”的豪情。“与‘北斗’相伴,就是与强国强军同行,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张宁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