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警营插上创新之翼
——武警湖北孝感市支队科技强警纪实
图为武警官兵在研究新设备。

本报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黄峰

一个“小小”的武警支队能有多大的创新能量?武警湖北孝感市支队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

仅仅一个岗楼,便集多种创新于一体:开设最佳射击窗口,便于哨兵出枪射击;快速出枪小卡锁,可以迅速解开枪背带,实现快速出枪;底部观察孔,在岗楼地板设置钢化玻璃观察孔,消除观察死角……一个个小发明让人目不暇接。最显眼的要算是哨位综合集成箱了,这个由该支队官兵自己动手改装的信息化平台集成了语音对讲、联动报警、可视门禁、高压线断电显示和子弹安全箱等一系列功能,成为执勤的得力助手。

更为称奇的是,这些发明创新都出自官兵之手。不久前,来自武警部队30多个军(师)级单位的作战研究人员齐聚孝感,参观该支队集装备、战法、训法为一体的加强执勤工作创新成果,并向全国武警部队推广。

小小发明磨砺战斗力

4月6日17时,孝感市人民广场上突然传来“抓贼啊!”的呼叫声。在广场巡逻备勤的一中队应急分队迅速抓起装备集成包,分两路包抄向窃贼追去。人群里,班长李子龙靠近窃贼的同时轻轻一按,快速出枪小卡锁迅即打开,眨眼间枪口直指窃贼额头。战士祝进轩一个箭步冲向前去,从外腰带的装备集成包内取出手铐,将窃贼制服。

一个小小的抓捕行动,装备集成包和快速出枪小卡锁两种新式装备一起亮相,制敌速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这两个小发明,执勤官兵的处置速度至少要快上一倍。

几年前,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不久,便发现官兵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思维误区:武警部队有警棍、盾牌就足够了,搞执勤小发明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支队执勤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人才匮乏,能跟上就不错了;支队刚建起局域网,许多人就认为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

“科技强警就是要用科技创新提升部队战斗力,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因为紧贴任务使命就能发挥大作用。”该支队支队长周诗奇说,“发动群众力量,调动官兵积极性,各种奇思妙想就会喷薄而出。”

近年来,该支队集思广益,结合执勤实际,在基层官兵的反馈和总结各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多创新。结合实战,他们还设立模拟哨位,组织开展近距离俯角射击、强光灯近照射击等科目,一系列训练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前执勤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有力提升了支队整体执勤水平。

筑牢信息化坚强堡垒

走进支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一个巨大的液晶拼接屏让人眼前一亮。液晶屏上,各个中队、各个哨位以及营区的角角落落一览无余。在几套相对独立的软件系统支撑下,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执勤。网络视频监控台系统,实现一屏多点,让显示屏能同时显示所有哨位画面;行为监控软件,监控哨兵执勤状态,确保哨兵行为遵守规范……

这是该支队筹资300余万元,自主建起的集通信、报警、录像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执勤监控设施,实现了执勤要素全维监控、执勤行为全程管控、执勤秩序全时督导、情况处置全员联动。

该支队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建设中观念滞后是最大的问题。为此,支队就“党委班子如何当好信息化建设的领跑人”召开了专题会议。几年来,8名党委成员不仅初具了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而且依托驻地军工企业、大专院校,走出了“成果为我所用、人才为我所用、技术为我所用”的新路子。

“一流的硬件需要一流的软件支持,信息化只是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提升战斗力才是关键。”支队政委李江陵说。

荧屏闪烁的计算机对抗演练中心,一道道指令将网上对抗演练推向了高潮……近年来,该支队将指挥人员分成“红”“蓝”两套班子,定期组织网上作业、网上推演和实兵演练,在信息化对抗中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同时,该支队为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搭建从支队到中队的网络训练平台,掀起了网上练兵热潮。

依靠人才培育创新之花

通信股长邹新春是一名大学生干部,为了做到对设备烂熟于胸,他把废旧通信器材一台台地拆卸、组装、检修,翻烂了十几本专业书籍。2012年,支队搬迁新址后,支队以及执勤中队电视墙建设全面展开。为节省经费,他申请自主安装。在支队的支持下,他做到了第一个熟悉装备性能参数,第一个熟练使用设备,并带领官兵下到中队,没日没夜地调试设备、反复测试、摸索标准,用时一个半月圆满完成全支队的液晶拼接屏建设,节约安装和采购经费60余万元,并培养锻炼了一批人才。

履行使命任务,打赢未来战争,关键在人才。没有人才作为支撑,武器装备就是再先进,战斗力也难以提升。

该支队在武警部队率先专门成立了由主官挂帅、各部门领导亲自参与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各基层中队也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指导官兵发挥聪明才智。同时,支队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10万元设立科学创新基金,对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进行奖励。他们还充分发挥驻地兵工厂多,科技力量强这一资源优势,与三江航天等高科技企业实施“共建”,合力开发了电子执勤编组表等高科技执勤设施。

干部带好头,战士也不甘落后。90后战士李映入伍之前是一名小电工,为发挥他的特长,支队将其从基层中队调入通信股,并将其送到石家庄通信学院学习深造。学习结束后,他参与了支队搬迁新营院后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升级,两次荣立三等功,被总队评为十佳优秀士官,并获得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战士陈有知喜爱电脑,入伍后经常向支队的“高手”请教学习,后来支队将其送到石家庄通信学院学习两年。学成归来后,他在支队液晶拼接屏安装和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总队评为十佳优秀士官。

通过创新发展、科技强警,该支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被评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武警部队“先进司令部”,连续20年安全无事故……这些发明和创新成了他们履行使命磨利剑的强大后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