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规矩养清风正气
——记南京军区装备部某训练大队

邵 敏 汪志忠 沈春山

听说南京军区装备部某训练大队要新建一栋教学楼,一位地方老板千方百计托熟人分别找到大队长和政委,希望揽下这项工程,并私下许诺事成后给10万元以示感谢。没想到在两位主官面前碰了一鼻子灰:违反规矩败坏风气的事,给座金山银山也不干。不仅如此,他的公司还被取消了竞标资格。

这种事在该训练大队不稀奇。因为担负全军区部队汽车技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是“关系兵”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地方,被人们想当然地以为这里容易成为基层风气问题的“集散地”和“重灾区”。然而,今年初,在风气建设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度高达99.2%。原因何在?大队政委彭学明一语中的:坚守铁规矩,赢得清气满乾坤。

过去由于汽车修理技术军地通用,专业热门,大队一度成了“关系兵”的集结地,“电话”“纸条”的重灾区。大队党委反思感到,一个单位能不能抵挡住“人情风”、处理好“挠头事”,关键看党委班子的骨头硬不硬。为此,党委一班人铁下心:宁让人情漏个洞,不让规矩裂条缝。他们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约法三章:任何敏感事务,坚持“一张纸透明”、“一把尺到底”、“一碗水端平”,一律不准看对象、看来头、看背景,不准任何人把招呼打到营连,不准利用权力给基层“戴帽子”。

去年,某部一名士官参加汽修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上级机关一名处长打电话给大队训练处桑士勋处长,说这名士官是自己同学的亲戚,此次鉴定事关他晋升中级士官的资格,请求给予“方便”。桑处长当即表示:大队有严格规定,自己不能犯规越界,鉴定的事自己说了不算,能不能通过最终要看鉴定委员会的综合裁定。最终,这名士官因实操考核不达标,未能通过鉴定评审。

近3年来,大队先后评选145名“优秀学兵”,承办875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评审,都坚持按规定办、按标准卡,不论是谁,只要成绩不优秀、评议不过关,一个都不照顾。大队长周立昶说,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基层风气的纯洁性,大队一班人什么时候都不怕得罪人。

风气建设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主人翁”。大队把风气建设责任分解落实到每级组织、每个岗位、每名官兵以及工作任务的每个阶段,一人不落地签订“岗位无空当、工作无盲区、办事无违规、落实无折扣”责任书,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尽责、大家受益”的新格局。

2012年4月,学兵小陈悄悄找到分队长杭启木,说家里想他评上优秀学兵,父母打算来队“意思意思”。杭启木明确告诉小陈,大队不兴这一套,评优秀学兵只看素质,赶紧劝你父母不要来。往后的几个月里,杭启木与小陈结互助对子,思想上及时开导,学习上严格要求,结业时小陈靠实绩评上了优秀学兵。受邀参加大队结业典礼时,小陈的父母感慨地说,“多亏杭分队长下起了‘及时雨’,不然我们就胡乱浇了盆‘浑浊水’,今后教育儿子都没法张嘴。”

警勤汽车队下士何元智曾是大队领导的“身边人”。服役期满时原以为大队晋升中士指标多,自己跟领导机关熟,留队应该没问题。没想到,在“第一关”群众评议时他就没过。家人提醒他找找领导,他却说:自己没干好,实在张不开这个口。家人着急,想到部队来“疏通关系”,也被他回绝:“别说你们来了没用,就算找关系让我留了下来,我也没脸面对战友。”最终,小何遗憾地离开了部队。

“千招万招,缺少问责都是虚招。”大队党委坚持“敢”字当头,对苗头隐患敢查敢纠,对歪风邪气敢顶敢抗,对违规违纪敢抓敢管。2012年底,上级机关组织清理家门口兵。大队一下接收了12名从兄弟单位交流过来的士官。有的人还没有报到,要求照顾的电话就打来了,有的甚至直接提出定岗的具体位置。对此,大队党委坚持按岗定位,没开一道口子,维护了部队利益,抵制了不良风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