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兰考,干部群众怀念着把生命奉献给这片土地的“老焦”,讲述着焦裕禄鞠躬尽瘁、治理“三害”的事迹。50年光阴荏苒,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采访中,记者听到了4个基层党员干部的故事。
一位乡镇干部:
身先士卒抗洪救灾
“我是唱着焦裕禄的歌,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51岁的兰考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雪廷在农村工作26年,去年被评为开封市“焦裕禄式好干部”。
1999年,赵雪廷调到三义寨乡担任党委书记,那里既穷又乱。上任之初,他像焦书记那样,先深入群众听意见,发现“穷”是“乱”的根源。于是,他谋划发展的路子,到商丘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当年就带领群众盖起50座大棚,3年时间,把一个落后乡变成了先进乡。
记得那年付楼村正在搬迁,半夜忽然下起大雨,“凌晨4点半,雷声把我惊醒。我第一个反应是坏了,搬迁群众的房顶都没了,这可咋办?”他马上召集乡干部往村里赶。凌晨5点赶到时,村子已陷入“一片汪洋”,别人担心危险,劝他别进村了,他说,“我会水!”进村后,他带领干部群众查排险情、疏通河道,直到上午10点多水才退去。“当时,我坐在一个石墩上休息,听一个村民抱怨,‘这会儿不知书记跑哪儿去了!’另一个村民说,‘那不就是赵书记,一直在忙,浑身都是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赵雪廷说,“焦书记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一位民事法官:
真心悉心为民调解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军华是河南省法院“十佳调解能手”之一,2011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王军华说,“法官不是官,要为百姓排忧解难。法官不仅是法律工作者,更是社会工作者,法槌之下照样能敲出‘和谐’。”从业29年来,她用真情办案,追求的目标是“让原被告双方胜败皆服”。平时,她不厌其烦调解案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说,“做民事法官,真情很重要。群众来法院,对个体来说是天大的事,对他们必须多一些爱心”。
去年1月,王军华摔伤了,断了3根肋骨。包扎后,她仍坚持审理了6个案件,“别人说我疯了,但那天我已约好传见当事人,守时是对当事人的尊重。”王军华认为,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就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就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真情里。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给你沉甸甸的信任。
一名村支书:
迎难而上不怕“吃亏”
红庙镇双杨树村曾以“双杨树的道路”被焦裕禄树为典型。双杨树村党支部书记吴青云说,“老辈人告诉我,当年焦书记来村里访贫问苦,大家对他感情可深了。”1999年,这个村是兰考出名的“乱村”,7年换了8任村支书。当时,吴青云生意做得不错,乡党委书记找他谈话,希望他回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吴青云坦言,“回不回村?自己心里也在犹豫,农村的干部不好干,官不大事儿不少。是焦裕禄的精神感召着我,当年焦书记树的旗子,不能让它倒下!”回村后,吴青云倾听群众意见,寻找村子落后的原因。“要想富先修路”,他提出修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并承诺修路期间,大家到他家办的加油站加油免费,这一免就是两万元。路通了,群众看到他肯吃亏,都愿意跟着他干。建村委会活动室、沼气池,他都带头出资,跑前跑后。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49岁的吴青云说,“焦书记有个特点是迎难而上,当村支书不怕吃亏就不怕作难,把困难解决了,群众咋会不拥护你?!”
一位“80后”大学生村官: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1981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杨艳敏笑容甜甜的,她已在农村干了近6年。最初,她担任西老君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千方百计帮村民致富,带领村民打机井、挖引黄渠,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11年底,她担任了西老君营村党支部书记。
西老君营村不富裕,“走访中,我发现群众对干部的作风不满意。集中在一点,只要有活来了,干部要吃个‘加班饭’,虽然只是二三十元的事儿,但群众有看法。”杨艳敏从抓作风入手,规定“干部不再吃‘加班饭’”,带领大家把村委会门口的大水坑修好,干活时自带方便面、馒头、豆酱。“见干部作风确实在改变,群众看我们的眼神也变了。”
“要让百姓信任你,其实也不难,把他们最想让你做的、最难的事做好就行。”杨艳敏说,“物质条件再好,精神的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建议党组织抓紧做好年轻干部学习焦裕禄的工作,让年轻人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