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大数据帮 农民工“挖”工作
本报记者 陈 颐

“你知道北京大兴区清源路清晨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北京周边最便宜的出租房在哪里吗?”李冠志自问自答,“每天天还没亮,清源路上就黑压压地站满了人,那些脚边放着行李的农民工们急切地等着有人来招工。只要听到能挣钱、还管吃管住,一帮子人就跟着走了。”自从2012年创办为农民工找工作的“速来招工网”后,这个“80后”“海归”博士便深入到农民工中,收集信息,并利用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真实诉求,2012年,李冠志还在河南富士康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工作虽辛苦,但李冠志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了准确信息。例如,他发现,农民工对企业有多维度的需求,比如说工资、计件费用、加班费用等;企业则希望招聘来的员工大部分都能留下来。

根据这些信息,“速来招工网”的系统后台设计了详细的企业招聘数据库,招工企业必须填写详尽的“企业用工需求表”,包括是否要求服装押金、提供商业保险还是社保等信息。与此同时,网站对农民工的求职需求也进行量化。李冠志说,“我们使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预测企业的用工需求曲线和打工者的流动曲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也为打工者提供精准的职业选择方案。”

上线一年多来,已经有1万多农民工通过“速来招工网”找到了工作。李冠志的名字也在农民工中开始流传,被称为“农民工大哥”。“速来招工网”的科技实力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软研究院将“速来招工网”加入到微软加速器项目,网站还得到了“真格基金”和华欧创投基金投资,并获得了2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申请了1个商标和4个发明专利。

对于以后的发展计划,李冠志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求职者选择了信誉好的机构,用工单位也选择了优秀人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