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4050”就业更多关照
李 丹

“4050”人员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到中年”阶段,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一家老小的饥寒冷暖。因此,“4050”人员的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给更多低收入家庭带来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生存希望。

“4050”人员的就业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年龄问题。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劳动强度大,更愿意招收体力充沛的年轻人。同时,由于即将面临退休,需要企业支出更多的社会保险,这也使得用人单位在招收“4050”人员时顾虑重重。二是能力问题。许多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基于这两点,“4050”人员往往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

解决“4050”群体的就业难题,需要仔细研判每一类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有的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政府、社会和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有的希望自己创业,则可为他们提供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就是要突出一个“活”字,也就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员的不同特点,灵活安排就业。

目前各地政府针对“4050”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扶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北京市通过公益性劳务派遣企业,将社区的保洁、绿化、停车管理等工作岗位提供给“4050”就业困难人员;河北石家庄在搞好就业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买岗安置”方式,实现半数以上的“4050”人员再就业;浙江杭州的“4050”人员可以通过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等弹性工作方式,通过为社会提供劳动来获取收入;山西太原通过财政补贴,为“4050”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让他们安心自谋职业……

其实,合理安排“4050”人员的就业,不仅从物质上为他们提供温饱,在精神上使他们拥有尊严,更可以通过他们的辛勤汗水,为社会提供全面、充分和多样化的服务,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深圳市就采取让“4050”就业困难人员服务“7080”独居老人的方式,不仅让“4050”人员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创新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许多城市,由“4050”人员创业办起的“早点铺”、“修理摊”,构成了市民们不可或缺的服务网点。此外,备受关注的“家政荒”问题,也可以通过加强对“4050”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来缓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工作要“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好“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将成为彻底改善部分低收入者生活的一个良好契机,值得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

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政府尤其要扮演好“中介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尤其是对于积极创业的“4050”人员,有关部门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以及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登记、证照办理等方面予以照顾。此外,相关部门还可定期为“4050”人员举办职业培训和招聘会,让希望就业的“4050”人员早点走上工作岗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