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时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转变。只有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摆脱对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环境的依赖,破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祐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天荣
“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技术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实施重大专项为抓手,组织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开展科研攻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 黄作兴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使创新型企业能配置到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其次,应根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促进企业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 周国辉
“创新需要国家政策助力。生物医药因其高风险、高投入和动辄10来年的投资期,令大部分风险投资者和银行望而却步,迫切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放水养鱼’的环境,通过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环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列明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民族医药科学研究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建议科技部设立国家民族医药科学研究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民族医药独特疗效、民族医传承、特殊治疗技艺和养生保健作用的深入研究。在项目评审方面,国家应专门设立民族医药评审专家库,避免由非民族医药界的西医专家去评民族医药立项和成果,导致外行评审内行。”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雷后兴
“基础理论、前瞻性、原创性的研究类创新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应由国家牵头,可采取国家拨款、基金支持、企业赞助的形式。国家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争取出现类似微处理器、纳米技术、互联网等真正影响世界、引领发展的重大技术发明和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沁新
(本报记者 吴佳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