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盼一个丰收年
——代表委员热议粮食生产
本报记者 杜 芳 乔金亮

3月10日,政协小组会议中,农业界委员就粮食增产与粮食节约话题展开讨论。上图为任正晓(左一)委员发言,左图为彭于发(右一)委员发言。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今年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津津乐道农业发展的成就。不少基层代表和委员也提出了如今威胁粮食安全的种种难题: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谁来种地?现在农民都想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如何才能吸引农民种粮?土地污染、耕地质量下降了,怎么保证产粮后劲?成绩后面有隐忧,新阶段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谁来种地?

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兴起

提到粮食安全,代表委员首先关注“谁来种地”。据测算,中国的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近千万的农民进城务工。这部分农民市民化以后,谁来接过粮食生产的接力棒?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表示,农村种粮人群老龄化、低学历化,但也要看到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兴起,他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担当起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任。如今每逢春种秋收,田间地头忙碌的是一台台大型农机,合作社组织、农机手操作、技术人员跟随指导,甚至还有大学生在搞经营管理。2013年,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社达98.24万家,同比增长42.6%;全国87.7万个家庭农场经营着1.76亿亩耕地,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激发了粮食增产活力。

种粮积极性如何激发?

价格补贴、规模经营提升种粮收益

种菜还是种粮?价格补贴是引导种粮积极性的利器。今年,国家将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并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中央明确要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强有力的惠农政策,将大大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聂振邦表示,未来规模经营后,南方种两季大米,按照现有生产水平,种田50亩至60亩的收入就要高于在城里务工的收入,而北方种植一季作物,如果种植面积达到100亩至120亩,种地收入也会高于在城里务工的收入。所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后,种粮是有效益的,这会吸引不少企业来种粮。

耕地资源如何保护?

禁止城镇化盲目侵占农地,综合治理受污染耕地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粮食安全。两会上,有关“耕地要量质齐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统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约1000万亩,保护耕地需要禁止城镇化盲目侵占农地。”张晓山代表认为,不能继续放任耕地数量减少,要进一步加强用途管制,保障农地农用,同时要对未来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人口布局、中小城镇布局等作出合理规划。

耕地质量方面的问题更令人担忧。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只种不养”,地力透支明显。东北黑土层厚度已从原来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40厘米至60厘米。南方有4亿亩土壤呈现酸性。他表示,“耕地污染的治理,将是今后抓粮食生产的长期工作。”

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中,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过度使用化肥让许多地方耕地污染、土壤板结,地里甚至常年不见蚯蚓;在工业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耕地还面临着来自工厂企业排放的化学废弃物污染,有相当数量耕地因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种。

农业部已表示,将在摸清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脆弱和水土流失区等基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划,同时还要制定对环境污染突出地区的综合治理规划。有关部门将采取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等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十二五”时期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每亩约增加200斤。

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

集中力量保证谷物口粮产量

不论粮食怎么增产,都不能忘记节约粮食。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是看不见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劳动力投入。“减损就是增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掉的粮食,相当于粮食主产省黑龙江省的产量,他呼吁,要把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确保产能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夯实粮食生产的微观主体;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把最重要的谷物和口粮保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正是今后粮食生产的行动指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