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民生实事做好做实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本报记者 冉瑞成

既要注重全面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又要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着力办好城乡居民反映强烈、要求迫切、欠账较多的实事

记者:重庆提出办好22件城乡民生实事,是如何考虑的?

黄奇帆: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注重全面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又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着力办好城乡居民反映强烈、要求迫切、欠账较多的民生实事。去年,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最终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近期又能解决的22件民生实事,其中农村10件、城市12件。解决得好不好,成为检验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记者:目前这22件城乡民生实事进展如何?

黄奇帆:综合群众需求和财力能力,我们决定用3至5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办好这22件民生实事。自去年8月以来,各级各部门立说立行、积极作为,每件实事都完成了年度任务。其中,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山坪塘整治等10项如期完成,撤并村卫生室、城市棚户区改造等12项超额完成。对于一些投入不大、见效快的民生实事,不是机械地按3年或5年进行任务分解,而是视条件成熟情况,今年能解决的决不拖到明年。

记者:办好民生实事需要大量投入,重庆是如何做到资金保障的?

黄奇帆:为保障民生方面的投入,重庆可谓“多措并举”。一是努力争取中央的支持。2012年,中央对重庆给予了142亿元民生专项补助资金,去年底已到位94.9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去年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方面投入164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3.6%。三是充分运用地票、“三权”抵押、土地流转经营等手段,拓宽民生投入渠道。比如,地票交易净收益的85%归农民、15%归集体,成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四是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实施22件民生实事,据测算,共需投入约930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市和区县财力可投入410亿元,引导企业投资30亿元,通过地票收益等筹集100亿元,城市棚户区土地收益及税费返还390亿元,基本能够实现资金平衡。

记者:如何确保把22件民生实事都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黄奇帆:民生实事,办一件就要成一件。为此,我们建立了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创新了市领导分工体制,以对基层情况最熟悉、服务群众最直接、推进工作最有效为原则,打破联系分管责任主体部门的界限,将高山生态移民、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民生事项,调整由分管“三农”副市长负总责。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明确了责任分工。同时,还健全了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机制,构建了年度监测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