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妈妈,不做“老妈子”
□ 栾笑语

你可以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服,但我不能不让你知道人生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

自从“晋升”成为妈妈,“怎么做妈妈”的问题就时常摆在我的面前。最方便的办法是看自己的妈妈,或者妈妈的妈妈,看她们是怎么做的。

妈妈说自己几乎没享受到母爱——她14岁就上山下乡,整整8年,多少次离家,姥姥没有一次早起为她做过早饭;每次回家,看到的都是姥姥在灯下看书的身影;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大多是姥姥教训她的场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被母亲嘘寒问暖的片段。

但就是这样的姥姥,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扭转着儿女们的命运。在吃不上饭的年月,姥姥白天被批斗游街,深夜带着孩子们在坟地里开荒,终于让一家老小安然度过饥荒;她敏锐地关注着国家的政策走向,近乎苛刻地督促儿子复习,在恢复高考的头两年,家里接连出了两个大学生;改革开放之初,她鼓励大儿子暂别妻儿到深圳去闯,于是,当时的县政府少了一个办事员,后来的深圳市多了一名企业家……

声称没有享受过母爱的妈妈从心里佩服姥姥,而妈妈对我而言也是如此。我说不出妈妈最拿手的菜是什么,想不起多少她照顾我穿衣戴帽的情景,但我总是记得妈妈边做家务边背唐诗的样子,理解她风雨无阻读自考大学的坚持,心疼她奔事业累得每天回家倒头便睡,也正是挂在家中的一幅妈妈在云南采访的照片,让我从小就坚定了做一名记者的志向。

母亲,这个词汇对于妈妈和我而言,是指南,是榜样,是良师益友,是值得一生学习的楷模。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发现身边更多的是另外一种母亲。她们将关注儿女的吃穿用度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却忽视了自我的发展和榜样的作用。站的是“妈妈”的岗位,干的却是“保姆”的活计。

不可否认,在社会角色的分配中,女人大都被认为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然而不正常的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这一饱含深刻社会意义的角色却时常与“保姆”定位在一起。媒体中经常出现的“母亲”形象大都围着锅台炉灶,不是举着锅铲愁做菜,就是摸着抽油烟机点头笑;左手拿着孩子的赃衣服,右手拎着老公的臭袜子;偶尔出现辅导孩子功课的场景,还为了衬托某某学习机的功效而表现出恰当的愚笨。如果身为母亲真的只是如此,倒也无怪乎当“保姆”年华老去,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伺候人的“老妈子”。

应该说,“老妈子”同样劳苦功高,为了儿女倾尽一切。但我却总觉得,这种付出没有用在刀刃上,费尽心力也只是尽到了最基础的母亲职责,而并非全部。

我的妈妈不是“老妈子”,我十分庆幸。已过而立之年,我仍可以和她探讨国家大事,聊聊国际形势。生活中遇到烦恼,我也往往因老人睿智的话语豁然开朗。对于这点,我的妈妈也十分清醒。她曾经对我说,“你可以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服,但我不能不让你知道人生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人的精力有限,可能顾得了长远就顾不到眼前,但我这个妈妈就是做这个的。”

那么现在,我亲爱的儿子,虽然你的乳牙还没有长满4颗,虽然我会尽力保障你的吃穿成长,但我也要对你说,我这个妈妈就是做这个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