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引来一批国际创新合作项目——
聚合全球资源 升级“东莞制造”
本报记者 郑 杨

由科技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11月12日在东莞开幕,来自德国、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2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各类科技人才参会,带来大量国际创新合作项目,涵盖生物医药、环保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工业设计、科技金融等广阔领域,使得东莞的科技合作延伸到全球范围,助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开幕式上指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我国相当一批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地位,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服务业比重低,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日益严峻,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必须充分运用丰富的国际资源,在更高起点上开展科技创新。

正是为此,制造业名城东莞近年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目前,东莞拥有1个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园、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国家和广东省立项,成功培育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典范,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动汽车、高端生产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东莞市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扶持。从2006年起,东莞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5年共50亿元支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对获国家、广东省立项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东莞市财政分别给予1∶1和1∶0.5的资金配套。“十二五”期间,东莞市财政每年的经费投入增加到20亿元,并增设了科技交流合作专项资金。

另一方面,东莞市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载体。目前,东莞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正加快建设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台湾高科技产业园、莞台生物医药基地、中德精密制造中心等平台;同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15个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依托各专业镇的产业集群,建立了12个专业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针对东莞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实际,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组建了130家企业工程中心和46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多层次的平台,东莞夯实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近年来累计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400项,推动了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新路径,2004年起,东莞市政府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创办了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至今成功举办了9届,为集聚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搭建了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国际科技合作周已促成各类科技和人才合作项目2000多项。本届科技周将继续举办一系列国际科技对接活动,如中欧光电技术对接会,将推动荷兰、德国的光电技术与东莞企业的项目合作。

借助多种科技合作渠道,东莞引进了一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