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调研行 贵州篇(下)
既要“富”又要“绿”
本报赴贵州采访组

在与全国同步奔小康的追赶跨越中,贵州任重道远。

行走贵州,你能强烈感受到这片土地对抢抓发展机遇的渴求——如饥似渴,但绝不饮鸩止渴。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百姓富、企业强、生态美,一个都不能少。”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

留住青山绿水的同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贵州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黔东南的文化根

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的汽车一路溯溪而上,一头扎进了群山的怀抱。青翠树木下,蜿蜒山涧旁,1300多户青瓦吊脚楼疏落有致。

这里是素有“苗都”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负责人告诉记者,“寨子去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今年入夏后,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日均客流量达5000人次。”

就是这么一个人气十足的美丽村寨,之前却是一个不招待见的穷乡僻壤。

“以前,村民连饭都吃不饱,邻近的银匠看不起这儿,村里的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在雷山县外宣办工作的小伙子李雪告诉记者,“近年来,雷山县先行先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家家户户搞起了农家乐、小铺子,寨子火了,日子好了。”

民族文化是西江的根,也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寨子里的民俗表演场场爆棚,板凳舞、芦笙曲、木鼓敬酒歌,唱出了当地人的快乐。而古街两边,各式小店门庭若市,蜡染苗绣、首饰银器、米酒美食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到黔东南旅游,就像浸泡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让游客们感慨道。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当地银饰、刺绣、茶叶、养殖等特色经济提速,人们脱贫致富尝到了甜头。5年间,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西江的收入反倒让银匠村羡慕。”李雪说。

黔东南正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带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设小康社会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贵州的实际来看,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个“宝”。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有了旅游就是有了载体,旅游有了文化就是有了灵魂。发展旅游业既有经济效益也能惠及民生。贵州那么好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利用好了这个产业前途不得了。

龙井村的致富路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两拨千斤”,完善基础设施营建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走向共同富裕

“龙栖玉带布依寨飘紫气,井涌神泉玉酒潭放清香”。龙井村的美,一如寨门上的对联。这个位于贵阳市青岩镇的布依族村寨,因村中的天然水井而得名,迄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日子也好起来了。”龙井村党支部书记龙启全说。

据龙启全介绍,近年来,龙井村积极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整村推进试验项目、民族发展、旅游发展等项目资金500多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近万个,逐步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修建排污沟5000米,建设污水处理池,建立垃圾收集运转处理机制。

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子越来越亮眼,商机随之而来。对此,“龙家小院”的男主人龙德班感触颇深。

“我原来一直在外面打工,今年回村过年,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就索性回来搞农家乐了。”龙德班告诉记者。

如今,依靠“龙家小院”,龙德班一家月收入超过2.5万元。“忙起来人手不够,还要请人来帮衬。”龙德班乐呵呵地说。

贵州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滞后,长期制约着该省农村的发展,成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贵州省摸索出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使用的“三议三公开”办法,即建设项目由村民商议、村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项目建设内容、流程和结果公开。各地项目选择严格实行竞争立项,优先选择村寨基层民主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群众受益面较广的项目进行申报。省里对于对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的县(市),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继续安排用于项目建设。

目前,贵州累计建成各类村级公益事业项目3万多个,800多万农户受益,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瓮福的绿工业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应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后发赶超,走向绿色现代化

坐落于福泉市的瓮福集团马场坪工业园区,生产车间鳞次栉比,烟囱高耸,机器的各种声音交混在一起,奏成了一曲高昂的“生产进行曲”。

瓮福集团所在的矿区,磷矿资源存在“四多四少”——贫矿多,富矿少;较难选的矿多,易选矿少;坑采量多,适合露天开采的少;开采中贫化损失率高,资源回收率低。过去由于技术缺乏,磷矿中的大量伴生资源被白白浪费。

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表示:“资源开发的难度和极易破坏的脆弱生态环境,倒逼我们走一条精细化和绿色化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子。”

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瓮福集团坚持科技攻关,从当初买国外装备和技术、卖低端磷肥产品,转变为向国外出口自主先进技术、装备及管理,产品成功向精细高端转移,并向磷矿伴生资源开发延伸。

瓮福集团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还把绿发展理念延展到了全产业链,加强企业间科技合作的大循环。去年7月,瓮福与兴发集团合资建设了二甲基亚砜项目,建成后可使瓮福马场坪工业园区大量的硫化氢尾气得到充分利用。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积极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减少污染排放。通过政、产、学、研、用联合及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贵州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省重点技术创新、改造项目,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实施了一批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改项目。

贵州绿色发展初见成效。2012年,贵州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1.7%,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采访组成员:张小影 陈学慧 王新伟 潘笑天 佘惠敏 吴秉泽

执笔:潘笑天 吴秉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