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如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此次贵州之行的目的。
今天的贵州,“人气”旺,“心气”高,“干劲”足。
从北京到贵阳,第一个深呼吸就会让你喜欢上这个“爽爽”的地方;穿行贵州,满眼的绿色会让你忽略高速路的些许颠簸;与人聊天,听其对贵州如数家珍会让你忘记对方是否真是“贵州人”。
从国际盛会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到专业性的中国(贵州)酒类国际博览会,到地方性的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等,贵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会展城市”。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忙得满脸通红,西江千户苗寨每天上午11点准时开始的文艺演出,场场爆满。
入黔的不仅仅有游客,还有贵州加快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有提升贵州发展水平的项目和资金。
近年来,袁隆平、钟南山等知名专家学者,柳传志、宗庆后、马云等著名企业家,相继成为贵州的“座上宾”;从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来的12位县委书记、10名金融人才成了“贵州人”;中国电信、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带着项目落户贵州;中关村与贵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园区……马云说,如果要在中国数3个地方,既可以投资赚钱,又可以宜居宜业宜游,还能够享受阳光星星月亮,贵州肯定是其中之一。柳传志和马云有同感,“在全国像贵州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中关村的企业家们一定会为贵州的同步小康作出努力。”
这就是今天的贵州。一片正加快摆脱“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旧貌,在与全国同步小康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发展热土。2011年以来,贵州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领跑全国。外界普遍认为,“贵州正处在难得的加速发展黄金期”。
尽管发展成绩骄人、机遇难得,但贵州的发展思路依然清醒和务实。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快”与“好”、“赶”与“转”的关系,坚定地走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贵州同步建小康的任务有多艰巨,3组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见一斑:一是贵州的小康进程落后全国平均水平7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3年;二是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50个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三是以2012年人均GDP计算,贵州首次突破3000美元,而上海已超过12000美元。
近似鸿沟的差距和现状,一方面说明,贵州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上应该再快一些,也需要再快一些,需要有一个“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以往”的发展速度,才不至于“拖后腿”;另一方面也说明,贵州的加快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差距迫使贵州加速追赶,诸多约束又倒逼贵州转型发展。这就意味着,贵州的发展既要提升发展速度,又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要在挣得“金山银山”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加快扶贫攻坚进程,确保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
差距是问题,也是发展潜力和富民动力。差距有多大,追赶的动能就有多大,增长的空间就有多大。
面对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贵州因地制宜地选择了特色化、结构化、绿色化的后发赶超路径。
一是特色化发展。从经济学上讲,从资源禀赋出发,同时顺应市场需求而形成的优势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才是最优秀的结构。贵州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发展煤炭等资源性产业,烟酒等特色轻工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旅游和文化产业。
二是结构化发展。贵州多为山区,耕地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型坝子是口粮,是不能碰的“红线”。要建设怎么办?不能“摊大饼”,只能是组团式、点状式地“蒸小笼”,重点打造100个产业园区、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再加上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贵安新区”,这个“5+1”是贵州的生产力新布局。“蒸小笼”的基本格局跟贵州的山水自然相容,而支撑“小笼包”的是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绿色化发展。现代化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以服务业为主。贵州经济现在已是以服务业为主,但这是没有经过工业化的“三二一”结构,是因为贵州工业基础薄弱。世界上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跃过工业化直接迈向现代化。贵州不是不要搞工业化,关键问题是搞什么样的工业,怎么搞工业。只有应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后发赶超,才能跨越式发展。资源要尽量少用,用了就要吃干榨尽,还能再生。
贵州所探寻的绿色赶超之路,得到了平均海拔接近,同为多山地区、旅游胜地的瑞士的肯定。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于利·毛雷尔表示,“从瑞士的昨天看贵州的今天,转型的过程差不多,贵州正在努力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这是一条负责任的发展之路。”
既在“赶”又在“转”,贵州的实践值得期待。
采访组成员:张小影 陈学慧 王新伟 潘笑天 佘惠敏 吴秉泽
执笔:陈学慧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