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 新农民
李 力

前两天,56岁的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喇嘛蒿村农民刘永学告诉我,他刚买了一辆小轿车,还琢磨着在县城边的小镇上购买一处住宅楼,有生之年享受住楼房的幸福。听他说这些事让我非常感慨,更让我感慨的是,他是在新装修的农村老宅里,通过电脑视频告诉我的,看着他在屏幕上乐呵呵的一张笑脸,那幸福感似乎穿透了屏幕,强烈地感染了我。

现在的农民,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养家糊口受尽苦累的传统形象了。如今,他们种地不用交税了,看病能报销了,老了能拿“退休金”了,上学不用交提留钱了,进城打工有望落户定居了。他们开始活得有尊严了。

他们的身份也开始改变了,他们不再仅仅具有农民这个身份,还纷纷具有了“法人”的身份,他们从原来只耕种着一亩三分承包地的个体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变成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成员。他们利用电脑学科技、利用互联网搞经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他们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农民。这一切的改变缘于党的强农惠农富农好政策,缘于农村改革带来的大变化,缘于城乡统筹提供的新机遇。

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航船,中国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征程。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城乡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航船行驶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聚焦农村改革事业。这次农村改革发展意义非凡,构成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为整个国家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对中国农民来说,从十七届三中全会至今的这五年,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创新的五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农民心情舒畅幸福指数提高的五年。

进一步弱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和壁垒,让农民自由择业和迁徙的障碍越来越小,让身份歧视的户籍制度开始走向式微;让农民的公民权利有了更好的保障。

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继已经连续出台锁定“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后,又连续出台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方位强化了“三农”的核心地位;构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举措;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转向了农村;启动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进程,全面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农民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把农村民生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把重点和着力点都放在农村;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强化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强化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首次实现了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这五年,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让粮食产量重新站到一万亿斤以上,实现了难得的“九连增”,今年有望“十连增”;改革让农村搭上城市发展的快车,让新农村建设迸发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改革让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创造了“九连快”;改革让农民的公民权利实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改革激活了“三农”,发展了“三农”,创造了“三农”的新辉煌。

目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需要一鼓作气,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农村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刘永学说,他很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福祉。是啊,亿万农民都在翘首期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