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银川开发区开展“三调两转一示范”活动,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路提出的?
王久彬: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宁夏具备了发展的初级基础设施,但没有实现产业集聚。这些年西部发展特色经济,总体来讲还是侧重资源转换,形成了重的重、轻的轻、新的少的产业格局,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新一轮开放改革,宁夏只有优化重的、强化轻的、发展新的才是出路。按照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银川市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开发区管委会下决心将实施“三调两转”,目标很明确,优化重的、强化轻的、发展新的,既要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又要发展新型业态。作为宁夏的首府城市,这一步我们必须抢上去,否则我们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记者:银川开发区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家底”有多厚?发展的理念是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是什么?
王久彬:应该说作为国家级我们银川开发区才走完12个年头。在几届管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发区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在今年初举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银川开发区小巨人机床、大河数控、新瑞长城和巨能机器人等4家企业收揽了上亿元订单,充分展示银川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开发区以光伏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从单晶硅生产到切片、电池组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材料基地。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开发区拥有120家软件信息企业,其中动漫产业无论规模和水平均已走在西北前列。当然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银川开发区的产业规模不够大,经济总量还是太小,不过新一轮创新发展,我们不拼总量,拼思维。思维落后就会形成带际落后,总量落后只是条件落后,思路决定出路。银川开发区新一轮创新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iBi”育成中心。
记者:为什么说有了“iBi”育成中心,银川开发区可以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王久彬:“iBi”是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它们既是二十一世纪的引领,又是主导产业。要提高新技术,要发展新兴业态,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需求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成型的路子可走。信息产业园、生物技术园区、知识产权转化全国到处都是,但相互融合孵化探索的还不多。出路何在?西部最大的落后恐怕就是思维落后,我们不妨理念领先一步,将开发区内零零散散的“iBi”揉成面,有了麦子就不愁蒸不出馒头。于是,今年8月在开发区建设了“iBi”育成中心,在这个智慧生态园区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为一体,通过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科技园区和中央商务区相互催化,快速裂变为2.5经济新业态。一句话,“iBi”育成中心是平台、是载体,通过它我们可以把西部的乃至全国的iBi吸纳、融合集聚起来,实现滚动发展。
记者:目前银川开发区“iBi”操作层面的主体框架是什么?前景如何?
王久彬:“iBi”育成中心主体框架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服务平台,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的引领创新来培育孵化有激情有创意的企业成长;另一个是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的商务基础设施,使企业带着创意就能够实现创业实现梦想,如西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截至2013年8月底,“iBi”育成中心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近10亿元,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餐饮、购物、金融、法律、物业等综合配套服务同步全面跟进。目前120家首批龙头企业进驻园区,预计2017年“iBi”育成中心培育企业总数将达到2000家,从业人员将突破5万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网上交易额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