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领跑” 多点支撑
四川城市群产业合作纵深推进
记者钟华林、通讯员李晓帆

本报讯 记者钟华林、通讯员李晓帆报道:前不久落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四川签约金额超过5600亿元,其中成都签约金额超过1900亿元,其余则由四川各市州分享。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从投资成都开始辐射至全省各市州。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经济极核和四川省“首位城市”,在四川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成都与泸州在交通物流上的联动合作可圈可点。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建成集装箱泊位6个、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重要的水运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根据成都市与泸州市签订的《成都泸州两市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解决两市港口物流和产业发展的互动问题。今年7月10日,成都高原汽车公司生产的64辆“吉利全球鹰”汽车通过泸州港经上海港发往欧洲和中东,这是“成都造”商品车通过泸州港外运出口的首航。

成都货物通过泸州港快速通达全球的同时,也促成泸州港迅速发展。2012年,在国内航运吞吐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一路上扬,占了四川省总量的84.6%,在长江沿线集装箱港口中航运吞吐量增幅最大。

近年来,一个个以“成都”打头的区域合作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四川的产业版图里。

今年8月23日,成都与德阳签署了《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两市将在规划、工业经济、政府采购、交通、教育、旅游、城市水源地保护、金融等8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其中,产业合作发展是最关键的支撑条件,成德工业园区是成德产业协作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确定的发展规划,成德工业园区在中江县兴隆镇、辑庆镇一带,总体按产城一体、组团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起步区以产业发展优先。在产业定位方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和家具轻纺产业,按产业分区布局,规划建设“成都消费电子配套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重点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与成都市重点产业联动发展。计划到2017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

“经过几年实践,成都与周边市州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区域共赢的局面。”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成都和资阳两市共同打造,是四川省第一个打破市域界限、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的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汽车配套制造业,为成都和资阳两地的汽车产业提供整车零部件。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域内“集群布局”、“成片发展”成为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大趋势。下一步,成都还将加快合作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承转平台,举办跨区域共建园区招商说明会,试点整合成德绵三市商业银行,在更深层次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