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人赚再多钱也不如为老百姓做事”
——记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太平
本报记者 文 晶

一个小山村,偏僻荒凉,2300多村民散居在10个大小山坳里,村里没有一片稻田,村民世代在山石夹缝里求生存;一名村干部,放弃自己兴旺的生意,带领乡亲们17年修路、找水、种凤丹,把村子建设成风景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太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做这件事的人。

今年54岁的胡太平在乡亲眼里是个能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山里人还在山石夹缝中“刨食”时,他就看准当地的“凤丹”资源,做起药材生意,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

1996年4月,村委会改选,他当选为村委会委员。面对乡亲们的信任,他深思熟虑后放弃经商,“死心塌地”地做起了“村官”。1999年,他以绝对高票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2002年,他又当选为龙山村党支部书记。

从当上村干部的那天起,修路就是胡太平的愿望。199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大多数乡亲还在睡梦中,胡太平就带着一名村干部和几个村民组成施工队,开始进山修路。整整一年,他没在自家地里干过一天农活,没过问家里一件杂事,没拿村里一分工钱。但是,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10年间,龙山村共计投入资金345万元,先后修建4条水泥路、3条砂石路,建成龙山村环形公路网,极大缓解了村民出行难题。

水和电也曾是大难题。龙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奇缺,村民饮水要翻越几座山去肩挑背扛,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村电网也曾频频告急。当获悉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信息后,胡太平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了解情况。但是项目预算110万元,而项目资金仅37万元,资金缺口如何补?胡太平找到曾经一起做生意的伙伴,这个帮5万元、那个出10万元,就这样,2008年底,一座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通水。“水管里淌出了书记的汗水,电线杆压弯了党员的腰杆。”村民如此称赞。

“凤丹”即凤丹皮,是中药“六味地黄丸”配方中的一味主药。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龙山村出产的“凤丹”质量上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家庭散种模式和信息闭塞让这朵‘奇葩’始终只是开在山野的小花。“一定要把凤丹这个招牌亮起来!”凭借之前积累的人脉,胡太平3赴河南联系制药公司。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终于花落龙山,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当年,全村年凤丹种植收益超过200万元。

“山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现在正转型。”胡太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流转150亩山场给一家制药公司,种植太子参等中药新品,并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带动了10多个村民组开始尝试。今年经果林已完成500亩。争取5年,扩展到5000亩。龙山还要发展乡村游。”

“干了17年村干部,他亏大了,人家都一年上千万,他还拿着千把块!”80多岁的老支书蒋根保替他“惋惜”。然而,胡太平却觉得,“为老百姓做事、做成事,老百姓就会肯定你、喜欢你,赚再多的钱也没这值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