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腕上的精彩
□ 陶 立口述 刘惠兰整理
“作为民族品牌、中国制表行业的一员,我一点也不自卑。”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光大集团从贸易向实业的业务转型中,原本被派驻光大集团做香港外贸引进的我,被指派建立一个手表企业。从此,我便与中国手表制造业深深地结缘。20多年来,我怀揣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中国表跻身世界名表之列。

起初,我们是为国外品牌做来料加工,每只手表只赚8毛港币的装配费。为了赚取这8毛钱,我们要日夜加班加点赶货期,还要到香港去装货卸货当搬运工,辛苦点儿倒算不得什么,关键是看不到前途。于是,我誓言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下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1992年,我制订了先主场(国内市场)后客场(海外市场)的发展策略,立下了用10年时间进入中国“前三名”的目标。我用光大集团的徽标作为品牌标识,用光大集团英文缩写EB的谐音作为品牌的中文名称,它就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依波”,这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梦想总是从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的事物开始,但要实现任何一个美好的梦想必须坚持不懈。“依波”心无旁骛专注腕表主业,专心致志做自主品牌,10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跻身中国“四大民族品牌腕表”之列,20岁的时候又建成了独立自主的设计研发中心、精密制造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品牌营销中心、销售管理中心和由依波、卡纳、宇飞、豪度构成的面对细分市场的多品牌架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连年保持着双位数的递增。

然而,每登上一个新台阶,你就会看到一片更大的天地,就会看到更多的强者在你的前面,就会感到相形见绌,同时也就会焕发出强烈的进取意识。

每当我把中国名牌放在世界名牌的坐标系里进行对比的时候,我就会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品牌理念还很肤浅,专业态度还很薄弱,市场地位还很卑微。以前我一直抱怨国人崇洋媚外,卖场歧视民族品牌,国际名牌看不起中国品牌。痛定思痛,感到还是自己做得不够专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学习强者身上的好东西,从改善提高自身做起,自立自强。

考察过许多赫赫有名的瑞士同行后,我看到他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传统,同时发现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好东西。我经常向他们炫耀的是中国制表企业的效率和成长速度。当他们得知中国制表企业竟然有如此强大的盈利能力的时候,也颇为震惊。

作为民族品牌、中国制表行业的一员,我一点也不自卑。但我知道我们和世界专业制表人尚有很大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希望“依波”能像国际名牌那样,受到世人追捧、受到国人爱戴,受到全球分销商尤其是国内分销商的热情礼遇,“优雅地”在全球市场当然也包括在中国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大把赚钱。

于是,又一个梦想萌发:以瑞士名牌为新的对标。我知道,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一日之功,但有了这个方向,只要坚持下去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近。2012年“依波”启动了第五个发展战略,名为“精品战略”。说白了就是向瑞士成功的品牌学习,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从做好表开始,打造中国腕表的精品品牌。

所谓做好表,就是设计精品、制造精品、推广精品、销售精品。设计是做精品的龙头,我们组建了中瑞联合开发团队,计划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对公司现有的产品线进行全面升级换代。今年国庆节前,“大师传奇”和“时代元素”两个系列新品已经上市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随后,“职场丽人”和“珍宝”等新系列也将在年内上市。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精艺制作的新品,展示中国名表的风范,为人们打造腕上的精彩!

但中国腕表受制于国外对“中国制造”的成见,要进入国外零售的通路非常困难。3年前,我们在瑞士旅游和手表销售的热点城市卢塞恩投巨资开设了一家自营专卖店,目的就是把代表中国高端制表水平的精品腕表与瑞士原产腕表同台竞技,测试国际市场对中国精品腕表的反映,让人们建立中国高端制造绝非粗制滥造的新概念。

为此,我们花了3年工夫,专门为海外市场创立了“依波”子品牌“宇飞”,由瑞士设计师担纲设计,依波精密制造中心制造出了第一个系列产品“EXPO.No.1”,并将于当地圣诞节前在卢塞恩专卖店全线上市。

我并不指望此举能给公司赚到多少钱,但这是中国腕表品牌得以直接与国际消费者交流的重要突破。

我们过去虽有梦想,但有心无力去做这么高风险的长远投资。如今,“依波”已经建立了中国市场的可靠依托和稳定增长的盈利能力,现在不去实践自己的梦想,还等何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