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洒汗水,不枉此生
□ 李 玉口述 李 哲 张一龙整理
“特高压通道的选择要远离城市与耕地,特高压人总是奋战在最艰苦、最原始的工地上。”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实现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的地位,能成为一名特高压电网建设者,是我最大的幸运。

能与特高压“结缘”,源于一次“救火”行动。那是2008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我在湖南抗冰抢险10多天后紧急赶返山西的当天,就被火线任命为山西送变电公司二分公司经理,去完成一项比抗冰保电更为艰巨的任务。

那一年,山西晋东南地区也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灾,道路被封锁达24天之久,1000千伏特高压长治变电站和送出工程的施工都遭遇到极大的困难。当时,由17个省份负责的这首条特高压电网线路的18个标段中,山西承建的第三标段施工进度一下子滑到了末位。

正是大过年期间,施工人员大多回了老家,为了赶工程进度,我一个个地打电话,劝说合作过的施工队伍紧急召集人手前来“战斗”,功夫不负有心人,远在四川的多支队伍陆续赶来投入建设,到正月十八,整整来了18支,700多人立即沿线撒开,奋战在冰天雪地中!

同时,我和管理人员立即着手研究、调整施工方案,并组织技术人员每晚给大家上“夜课”。整个队伍就如同开足了马力的火车在与时间赛跑,与冰雪抗争。最终,项目部以山西段第一、全线第三的进度提前47天完成全部任务,并一次性通过验收实现零缺陷移交。

与首条特高压线路结缘后,我就再也没有离开。由于特高压通道的选择要远离城市与耕地,因此,特高压人总是奋战在最艰苦、最原始的工地上,大规模的机械运用很难开展,人拖、马拉、架设索道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式。

我带队参与的±800千伏锦苏线渝1标段、川云5标段,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直流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难度极为复杂的送变电工程。湍急的金沙江、险峻的大凉山、高山峻岭植被繁茂的大西南,是摄影家眼中的天堂,而对于电力建设者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炎炎夏日,工地地表最高温度甚至超过70摄氏度,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掉10多支藿香正气水。山中经常弥漫大雾,湿滑的地面让施工危险性大大提高,同时,大家还得时刻提防毒蛇毒虫的侵害。在这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面对蜀道之险、湿热之苦,我们全体项目部人员驻守异地他乡,放弃所有节假,有的甚至终年未回。

施工条件的艰苦并不是最大的难题,“从无到有”的特高压电网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技术难关才是真正的拦路虎。2008年,山西阳城电厂至江苏阳东I、II、III条500千伏线路的建设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江苏多地用电都来自阳城电厂,如果按照传统的架线方法,沿线地区必须停电半个月才能保证特高压线路的安全跨越。通过初步测算,这半个月的停电将会带来至少10亿元的损失,我当即拍板,决不能沿用老办法,技术必须创新。我们经过上百次的数字、实物论证,写出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又经过上百次的演算、实地考察,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终于过关。2008年5月21日,我国电网建设史上尚属首次的无跨越架全程不停电跨越技术得到成功应用。这一跨越挽回了超过10亿元的工业产值损失,以及至少4500万元的售电损失。

特高压电网是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的基础能源转化意义重大,我能亲身参与其中挥洒汗水、献智慧,不枉此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