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资产重组出现“蛇吞象”说起
曹中铭

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方案,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堪称平常,本不应引起过度关注,但日前中创信测披露的一份资产重组预案却令人瞩目。中创信测的市值不过13亿元左右,而此次拟注入的资产高达268.8亿元,另有40亿元的定增融资。中创信测上演了以小并大的“蛇吞象”大戏,这也是A股市场截至目前涉及资产最大的借壳上市案例。

在IPO持续暂停的背景下,借壳上市“风靡”A股市场,相关消息更是满天飞。如陕汽集团拟借壳博通股份,神州信息拟借壳*ST太光,济川药业拟借壳洪城股份,长城影视拟借壳江苏宏宝,中钢设备拟借壳中钢吉炭,景峰制药拟借壳*ST天一等等,每一则消息都犹如“重磅炸弹”在市场中掀起波澜。不仅如此,因为资产重组,壳资源公司被市场炒得热火朝天,如江苏宏宝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银润投资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ST太光连续15个交易日涨停,等等,也让投资者从中赚得盆盈钵满。

另一方面,借壳上市也成为私募、创投狂欢的盛宴。中创信测的借壳方为信威通信,如果借壳成功,无疑为其39位自然人股东、20家PE机构提供了绝好的退出通道。事实上,在诸多借壳上市的背后,均不乏私募、创投的身影,这些投资者无疑亦是其中的大赢家。

此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往往都是以大并小,中创信测“蛇吞象”借壳上市方案的出现,不仅体现出市场的进步,也说明资产重组正出现多角度、多方向并向纵深发展的态势。但众多公司纷纷取道于借壳上市这条路,却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借壳上市更多的思考:

一是因为存在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上市这一有利渠道,私募、创投等突击入股现象盛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突击入股,私募、创投等从中大获其利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造就了市场新的不公平。

二是导致诸多企业IPO之路不通纷纷转道借壳之道。既然企业IPO时无法通过,说明其并不符合上市的条件,这样的企业也不应该到资本市场挂牌,但借壳上市却为其提供了可能。相对于那些通过IPO途径跻身于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借壳上市同样造就了不公平。

监管部门早就声称借壳上市标准与IPO趋同,并为此于2011年8月份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严格规范借壳上市,否则,借壳上市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及资源错配现象的频频发生,会导致更多垃圾公司死不退市,还会导致更多内幕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