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滨城市辽宁大连的旅游胜地星海广场上,前来游玩的人们总会将目光锁定广场西南角的一座贝壳形建筑,其巨大又极具特色的外观,引得游客争相与之合影。这个标志建筑就是被大连人亲切称为“贝博”的。如同其外观,博物馆内部成千上万的贝类展品,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贝壳世界。
在大贝壳里看小贝壳,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儿。
走进这座贝壳形的建筑,立刻让你置身贝类生物的世界。这个按照海螺内部结构设计的螺旋式建筑内,有5万多枚现代贝类(软体动物)标本、3000多种古生菊石动物化石(古软体动物头足类),还有大量大型软体动物头足类塑化标本的代表性展品,绝对让你目不暇接。
一枚白色、又大又厚、略呈三角形的实物贝壳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贝壳叫砗磲,最大的能长到1.8米。一位游客惊奇地说,“这么大的贝壳,简直能给小宝宝当浴盆”,他的话引来阵阵笑声。看到游客对之感兴趣,当班讲解员介绍说,“砗磲最重可达250公斤,大约可活60年,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生长在阳光充足处,因此可以从共生的单细胞虫黄藻上得到营养。虫黄藻生存在砗磲外套膜表面的Z形管中,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砗磲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而砗磲的代谢物又成了虫黄藻的食物,从而形成非常密切的共生关系”。看着实物,听着讲解,游客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表情。
本世纪初最初建成时,大连贝壳博物馆展厅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展品数量仅有3000多种。随着后来收藏的展品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藏品因展厅面积的限制而不能向观众展示。在大连市的支持下,这个新贝壳博物馆迁址星海广场,并顺利建成。如今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是集贝类研究、收藏、展览、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为一体,拥有世界各地数千种海洋珍奇贝壳的世界一流贝壳博物馆,并且是世界上展品数量最多的贝壳博物馆。
说起这座博物馆,必须提及出生在大连的张毅先生,这间极具特色的博物馆的大部分展品来自于这位著名的贝壳收藏家之手。收藏了30多年各类珍稀贝壳的张毅,还编辑、整理出《世界贝壳原色图鉴》,为填补我国贝类研究方面的空白、传播相关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何将展品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以更便于观者接受的方式展览,贝壳博物馆在这方面显然下了不少功夫。
“大家知道海底的牛奶是什么吗?”“海底的牛奶?”游客带着一脸疑惑看着讲解员。“就是我们常吃的牡蛎、生蚝”,讲解员一语解开游客的疑问。经介绍,游客知道肉肥味美的“海底牛奶”——牡蛎中钙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光觉得海蛎子好吃,没想到营养含量这么丰富,以后俺可要多吃”,一位前来参观的大连本地游客说。
2004年,大连贝壳博物馆专门创建由数名国际贝类专家组成的贝类研究所,对贝类进行系统研究,并开展一系列国际贝类研究成果交流。博物馆积极开发利用贝类资源,引进贝类养殖新品种、新技术,让贝类的收藏更科学、更全面、更具特色的同时,努力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大连贝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