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务院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自此,闽商兴起支宁大潮,10多年年来,近6万闽商先后赴宁夏投资办厂。他们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发展扶贫产业,造福贫困群众,成为撬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西海固有了“出海口”
从银川市驱车3个多小时南行350公里,就到了国家重点连片扶贫攻坚地区——六盘山区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市。再从固原市沿着山路向西行驶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闽商林水英经营的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到夏季,每天都有装满优质冷凉蔬菜的大货车从这里源源不断驶出,驶向千里之外的福建、广东等地,甚至出口国外。
固原市蔬菜大量南销是近年才有的事。固原地处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夏季温凉,不适合种粮食,但非常适合种植营养丰富的冷凉蔬菜。长期以来,因为远离大都市,交通不便,加上思想观念封闭落后,固原的冷凉蔬菜“走不出去”,而本地消费能力又十分有限,“销售难”使当地政府和群众都十分着急。
2008年,蔬菜经营商林水英随福建企业家考察团到固原市西吉县考察时发现,夏季是固原冷凉蔬菜生产的旺季,而恰好是南方蔬菜生产的空当期,这里面蕴含巨大的商机。于是,她投资1000万元在西吉县注册成立了集蔬菜种植、加工、冷藏、保鲜及销售为一体的子公司,生产的西芹、西红柿等蔬菜依托其福建母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往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并间接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由此打开了西吉县冷凉蔬菜的“出海口”。
眼看林水英干得红火,一批闽商先后跟进,固原市冷凉蔬菜迅速发展起来。预计到今年年底,固原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以上,预计总产量200万吨,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23元。目前,固原已在武汉、长沙等20多个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南下的冷凉蔬菜达到70%左右。
马铃薯升级变饼干
随着闽商入宁,新的产业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宁夏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宁夏六盘山区,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产品是马铃薯。近10年来,当地政府致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但沿海地区已占据马铃薯深加工高地,薯片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资金、技术都处于劣势的六盘山区马铃薯深加工一直难有突破,基本停留在用土豆做淀粉和粉条的初级阶段。2010年,闽商严国圣调查发现,全国饼干市场空间很大,尤其是马铃薯饼干市场几乎空白。于是,他投资上亿元在西吉县建起国圣食品公司,生产马铃薯饼干、沙琪玛和薯仔等产品,年消化马铃薯数万吨,产值近亿元。因为用鲜薯做,其产品具有原汁原味、较好保持营养成分等优点,市场接受度高。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薯邦”牌3大系列26个品种的马铃薯产品,已畅销西北地区。
在闽商的带动下,近几年六盘山区二三产业发展很快,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地,一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才子服饰、劲霸等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入驻隆德县闽宁产业园,电子制造业首次落户西吉县。目前,固原市两个在建的闽宁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0多家,总投资上百亿元,涉及农产品加工、轻工、电子、物流、商贸服务等行业,不但改变了该市一产独大的产业结构,而且吸纳数万农民就业。
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多年来,闽商在帮扶宁夏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以不断壮大。43岁的黄添进是福建泉州人,1988年到宁夏创业。经过几年打拼,黄添进与家人经营的万利米糕有了一定知名度。闽宁协作开始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添进的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发展很快。目前,黄添进的麦尔乐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生产面包、蛋糕等6大系列近200个品种,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成为宁夏首屈一指的清真糕点生产企业。
据统计,目前闽商经营的石材、木材占宁夏市场80%以上的份额,陶瓷占60%,民营医院占90%以上,宁夏各地的农资城也基本上都由闽商所建。闽商在宁夏的投资额由最初的几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亿元,经营范围也由石材等传统优势项目扩大到能源、建筑、化工、房地产等领域。借助宁夏向西开放桥头堡的优势,闽商已开始筹划西进阿拉伯国家,开拓中东市场。
今年,闽宁双方加大了扶贫协作力度。5月,百名闽商应邀赴宁考察,与固原市签订了7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宁夏扶贫办主任董玲表示,未来,宁厦与福建将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平台优势,推动两省区企业合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