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互联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60岁时 还能为乡亲们送信”
——记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邮政支局投递员王安兰
本报记者 徐 红
由于山高路远,王安兰递送邮件经常一走就是一两天,甚至三四天。图为王安兰涉水投递。

●25年前,在连续两任投递员在送邮途中牺牲后,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已经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生死邮路”

●1988年3月,刚参加完遇难投递员葬礼的王安兰成了庙堂乡第5任“步班投递员”

素有“小西藏”之称的庙堂乡,曾被列为“中国最贫困的10个乡镇”之一。这里地处大巴山深处,东连神农架,南靠巫山,西临平河,北接湖北当阳,全乡平均海拔2000米,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5公里。从公路尽头的官阳镇到庙堂乡,约80公里的羊肠小道要翻过多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山,很多地方只能手脚并用在悬崖峭壁间爬行。1998年前,这里曾是巫山县惟一不通公路不通电的乡,当地约80%的居民从未到过县城。这个“小西藏”的对外联系,靠的就是王安兰这样的步班投递员。

王安兰每次从镇里取回的邮包差不多都有50公斤。那是一条孤独得让人心生恐惧的邮路。82平方公里的庙堂乡,5个村只有627户人家,有时在山里走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但王安兰一直坚持将邮件亲自送到每个村民手中。

他说:“这里的村民们对外联系本来就少,邮件放到村里,很多人十天半月不去一趟,万一误了人家的事儿,怎么得了?当时村里很多的老人小孩,生产生活都靠在外打工的人寄钱,真要压个十天半月,老老少少的可能就没米下锅了。”

在庙堂乡被整体搬迁前,王安兰已在此做了19年的步班投递员,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年间,王安兰共投递邮件131万件,投递党报党刊80万件,从未发生过积压和延误。他“爬行”过的山路超过16万公里,相当于绕了赤道4圈。

2009年,庙堂乡实施整体生态搬迁,王安兰便来到官阳镇做投递员,去最远的村仍然要走整整1天。如今,50岁的王安兰已经当了25年的步班投递员。邮局只要求将邮件送到村里,但王安兰还是坚持将信件、包裹一一送到每个村民手上。

还有一次,他连夜给相距1天路程的陈少辽家送电报,返回时在山顶遇上大雨,手电筒也坏了。这是一个方圆20公里没有人家的蛮荒地带,王安兰在狂风暴雨中摸索着躲进一个岩石凹陷处,他将能摸到的石头全部放到脚边,将邮包紧紧抱在身前,就这样坐了一个晚上。王安兰说:“我希望到60岁的时候,还能像这样为乡亲们送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