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故事”不如拼“业绩”
赵学毅

“无故事不股市”,这是A股市场给投资者的一个另类印象。因此,发掘新题材、寻找“明日之星”成为投资者孜孜以求的追求。

今年以来,A股市场可谓“故事”连篇,特斯拉、3D打印、人脑工程、TMT、互联网金融……,林林总总不下30个。9月份以来,新故事替代老故事,自贸区终结创业板行情,相关概念股出现了集体涨停;优先股题材引领银行股大涨,更是助推大盘突破年线。

A股市场会有这么多故事,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A股市场,容易衍生出各种概念;二是新股发行股价高企,上涨空间有限,题材股容易受到资金追捧;三是A股调整期,人们愿意选择性地挖掘故事。目前,每个涨停的个股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概念,投资渐渐变脸为投机。

就拿这次自贸区概念来说,随着互联网高速渗透,机构投资者借机疯狂布局,上海自由贸易区相关股票大幅上涨已经延伸到天津、重庆、厦门、深圳等可能推出的“自由贸易区”相关股票。在存量资金博弈下,资金大量流入自由贸易区相关股票。目前,这个故事已经讲得绚烂无比,中小投资者仍趋之若鹜。这个故事何时讲完,不得而知。其实,除了这个故事,还有不少好故事排在后面,比如土地流转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持续;房地产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等,故事讲出来都有可能成为相关股票借题上涨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题材炒作讲究的是新和快,一年太久,只争朝夕。如此一来,投资风险加剧。2011年石墨烯、网游等概念,2012年高送转、金融改革、城镇化等概念终成“浮云”后,被“炒过头”了的相关股票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机构逃得快,终将中小投资者遗弃在半山腰。对于今年的题材股炒作,又有多少投资者再次体会到了“乐极生悲”的滋味。

对于题材股的风险,监管层早在多年前就曾提示风险,跟风炒作,长此以往损失往往巨大。遗憾的是,尽管这些年来监管层一直在倡导价值投资,但投资者对题材股的炒作依然乐此不疲。

面对各种诱人的“故事”,投资者一定要认清本质,回归常识,理性投资。目前,概念、题材都是市场的前期炒作,但资本市场本来就有前瞻性,有概念也不是不好,只是需要经历概念落地、个别相关公司业绩实质增长等。换言之,未来业绩能否兑现才是投资的关键,投资者参与时应仔细甄别、控制风险。不排除有少数的题材股最终可能成为大牛股,但真正把握好其中的机遇,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