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供多元医疗援助的切实之举
张蔚蓝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相对偏低,困难群众罹患重特大疾病时,现有的保障水平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医疗难题,由此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及无力看病、放弃治疗等问题非常突出。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民政部日前决定,进行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试点,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援助。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各类慈善力量已经通过动员、集中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医疗援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就医负担,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形成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工作机制,是试点工作期望解决的问题。民政部明确提出,各地要选择实力雄厚、社会公信力高的慈善组织,探索慈善资源援助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的路径、方法和程序,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针对困难群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支持、引导慈善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医疗援助服务项目,从多个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细化一下,这个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应当包括:需求导向机制,负责引导慈善资源作为医疗救助的重要补充,开展补缺型和补充型医疗援助活动,填补政府医疗救助政策的空白和不足;信息共享机制,负责完成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帮助慈善组织尽快找到援助对象,确保供需各方对接及时;统筹协调机制,引导慈善组织有序开展援助活动;激励扶持机制,负责选择优质慈善组织承担医疗援助服务,定期评估慈善组织开展的医疗援助项目,促进慈善组织服务优化及其自身健康发展。当然,建立起这样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充分的资金保障。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49万个,其中近三分之二开展了公益慈善活动,而医疗援助是这些社会组织普遍关注的重点。运用政府的力量,促进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相互衔接,无疑将使医疗救助活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推动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归根结底,受益的将是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