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琢磨事的老沙

编者的话 8月26日至9月23日,农业部派出青年干部,组成10个调研组,分赴天津、山西、江苏等10个省(市、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属行政村,开展支农劳动、驻村调研。本版陆续刊发他们的日记。

8月28日,雨后天晴的宁夏贺兰县,天高云阔。在这天的走访中,我们结识了立岗镇兰光村种植大户老沙。

老沙全名沙志伟,看上去五十岁上下,宽大的衬衫上面两粒扣子没系,显出西北汉子的豪放。老沙是当地人,自大学毕业就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1年,单位改革,他主动辞职继续从事农业工作。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现在他是一家种子企业宁夏区的市场经理。由于同是“农口”人的缘故,几句话后,我们和老沙的距离就拉近了,他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老沙在兰光村租了近200亩土地,种的都是西红柿。现在正是西红柿的采摘收获期,每天每亩能收300斤至600斤不等。“今天的售价是每斤5毛钱,前些天每斤8毛钱时,产量没跟上。要不然,早就收回投资了。”老沙可惜地说。我们给老沙算了算账,老沙每亩土地一年平均投入1万元,包括土地租金、人工、滴灌、肥料等。2个月的采摘季下来,平均亩产3万斤。初步估算,投资收入比约为1∶1.5。

老沙是个有心人,一直非常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喜欢琢磨事。结合中央的政策,根据自己的实践,老沙对不少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农业应包括装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营销现代化。对于很多地方连基本的农业技术都没有掌握,就硬要搞科技创新,他表示很忧虑,“没学会走就要跑”。老沙说:“未来我国农业会很缺乏具有开阔视野的实用型人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缺少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成长空间有限,而大学毕业生进入机关或科研单位缺乏田间地头的经验,不利于他们成长。”

我们和老沙的话题由小到大,范围很广。不过,话题很快又回到了老沙种植的西红柿上,他不仅谈自家的情况,也评判别人的“长短”。对于邻村西红柿销售不畅,他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年初规划没有做好,西红柿种植规模太小了,一天收不了一车,大的经销商不愿来,小贩也挑三拣四;二是品种不对路,203品种棚栽产量低,而且皮薄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只能在银川附近销售。“没有科学的决策,选不对品种,没达到规模,销售不对路子,收成怎么能好?”老沙说。

(农业部宁夏调研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