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释放中小城市活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 铁

当前,中小城市的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激发中小城市活力;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小城市成为焦点

中国有660个城市,按照行政等级来划分有4个直辖市,280多个地级市,300多个县级市。此外我们还有19881个建制镇,镇区平均人口10853人。如果按照国际上一般对城市的认定,我们所有的建制镇镇区都可以叫做小城市,再加上大多数县级市和部分地级市,我国总计要有2万多个中小城市。由于制度方面的约束,中小城市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研究表明,大城市具有无可匹敌的竞争优势,其获取资源机会和人才的能力,是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它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中小城市。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城镇化和世界所有国家经历的过程都不一样。首先是大规模人口转移的速度很快,在中国每年有两千万人进入城市。其次是总量大,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1亿人。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如此多人口的城镇化,因此,中国在完成城镇化的过程所面临的矛盾也是难以想象的。

不同于国外的城市自治体系,中国的城市实行中央、省、地级市、县、镇五级行政管理,中小城市大多属于县级以下行政等级,这种等级化管理体制严重遏制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活力:大量重要发展资源如土地指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行政手段被集中在地级以上的高等级城市。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财政资源被上缴给上级城市,中小城市自身可用的财力仅10%。既没有充足的发展资源,又不能积累城市建设所需的财力,中小城市当然不可能比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得快。如何激发小城市的发展活力将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小城市面临的新机遇

大城市的“城市病”是中小城市发展的第一个机遇,这凸显了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近几年,中国大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等“城市病”,汽车限购的城市不断增加。大城市的这些问题中小城市都没有,这是中小城市的优势。

二是当前稳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要求,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小城市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来讲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扩大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通过中小城市的发展来扩大消费、扩大投资,从而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在于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人均GDP已达到1万多美元,而7亿农村人口人均劳动生产力很低,要使中国人均GDP从目前的5000多美元进入到12000美元以上,关键是使农业劳动力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到城市,就可以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发展中小城市意义重大,当前面临着难得机遇。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待创新

当前,中小城市的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激发中小城市活力;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当前亟待破题的诉求,更关系到中国城市整体发展的未来走向。

从数据上看,中国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超过2万个,这么多中小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是未来新型城镇化政策制定当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小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我国健全城镇化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政策做出改革和调整,才可能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由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城镇综合功能较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近几年,我国大城市在发展中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而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换挡期”,如何激发小城市的发展活力将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小城市应充分把握国家的政策机遇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以下几条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基础,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按照“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自身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和人口布局,形成与城市群衔接有序、错位发展、和谐共赢的发展格局,打造城市的自然、产业、文化等特色。对于每个城市来说,首先要看清楚城市发展的格局、态势、区域分工协作,在区域经济社会分工中能够担当的角色,能给周边地区提供什么产品,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环境、文化特点,努力去满足包括生产、消费和服务在内的需求。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夯实产业基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人力资源、区位禀赋资源,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激发城镇发展活力。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不一样,所以最好不要追求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中小城市的人才、资本等各方面都无法跟大城市抗衡,最好不要搞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三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改善民生。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探索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从粗放扩张型发展向资源集约型发展转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从“锦上添花”的政绩发展观向“雪中送炭”的民生发展观转变,更重要的是解决中低收入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

四是坚持集约、节约型发展,建设“两型”城市,降低发展成本。要科学地配置城市间的交通体系,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小城市吸纳人口作用,必须在中小城市创造低价住房和消费的空间,这就需要重新配置交通资源,把高速公路改成轨道交通,更好地发挥连接大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连接作用。与此同时,寻找一个适合中小城市发展的低成本路径,还要建立长期的城市发展机制,遏制短期行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