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乳企涨价来的不是时候
郭文婧

从根本上说,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的还是质量和价格。希望国产乳企能够制定更加整体的竞争发展战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切莫因为短期利益再次痛失大局

在洋乳企最近接连踩入“垄断”、“质量”雷区的时候,国内乳企却迎来一波“涨价潮”,部分品牌产品近日不约而同提价5%至17%。虽然有分析指出,成本上涨及我国生鲜乳供应偏紧,推动了此轮奶价上涨,并且生鲜乳涨价趋势或将成为常态,但市场仍然给予相对负面的反馈。

市场经济下,价格涨跌十分正常。但价格调整特别是涨价,却客观存在一个时机和幅度问题。如果时机选择正确,涨价幅度适当,就容易为客户和消费者接受,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如果时机选择不当,涨价幅度超过预期,就会导致市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选择“用脚投票”。

国内乳企近年来由于屡曝问题形象受损,消费者对其信心至今没有彻底恢复。在市场被外资乳企控制、行业话语权丧失的情况下,国内乳企只得一再忍受成本上涨压力,想方设法消化价格上涨压力。但问题是,该涨是不是就必须立即涨呢?也许在国内乳企看来,当前确实已经迎来了涨价时机,而且应“一次涨到位”。但涨价最终以各家企业集体“涨价潮”的形式到来,且幅度相对较大,似乎没有足够考虑客户和消费者的感受,市场反应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一般来说,企业产品正常涨价的大好时机,一是在原材料涨幅、员工成本涨幅超过20%以上,1到3个月后还看不到回调的趋势,最晚不超过半年顺势而为的涨价,容易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二是涨价幅度问题,切忌要求客户和消费者全部消化,最佳的幅度是成本上涨幅度减去3%到5%,再减去CPI的上涨幅度,一般控制在5%至15%,这样可以证明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三是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质量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以更加自信、开放和透明的姿态推出新产品,从而顺理成章地涨价。以此对照,国产乳企此番选择涨价,确实不是最佳时机。

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近期发生的洋奶粉垄断、质量等问题,有可能成为其购买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的还是质量和价格。质量方面,国内乳企仍须用实践证明;价格方面,在此轮反垄断调查后,洋奶粉价格有所下调,国产乳企此时上调价格,不利于其抓住目前的竞争优势。

也许国产乳企此时大幅集体涨价,会让那些正处危机之中的洋乳企开心,因为此举不利于改变目前国内乳业“外强内弱”的格局。希望国产乳企能够制定更加整体的竞争发展战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利用好此番行业变局带来的契机,切莫因为短期利益再次痛失大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