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建“三个平台” 强化金融帮扶
重庆上半年累计发展小微企业逾9万户
记者冉瑞成、通讯员邓婷月

本报讯 记者冉瑞成、通讯员邓婷月报道: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累计发展小微企业9.15万户,解决就业69.35万人,实现产销值400多亿元。

针对微型企业缺乏创业经验、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差、融资难等问题,重庆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及其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等文件。

针对包括三峡移民在内的9类群体,该市创造性地提出了“1+3+3”政策。所谓“1+3+3”,即创业者“自己出一点”加上“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再加上搭建“三个平台”——微型企业培训平台、龙头企业对接平台、微企创业孵化平台等措施。重庆华非云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先进,到今年5月实现销售收入510余万元,自主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讯等方面的一系列先进核心技术,已获准在重庆轻轨二号线进行在线测试,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也已经获得初审通过。

重庆多家银行设立专门的小企业贷款中心。部分大型国有银行表示,小企业贷款中心有单独考核机制,允许稍微高一些的不良率、低一些的盈利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用于小微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等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

重庆小微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一是文化类小微企业崛起;二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大量涌现;三是出现小微企业孵化园、小微企业村。该类小微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或是大企业的带动,扶持刚起步的创业者、技术及营销能力缺乏的农村创业者创业;四是带动致富效果明显。

按照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将累计发展小微企业15万户,解决150万人就业,平均每年发展3万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