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起家到高新技术之城,从浓烟缭绕的“烟城”再到全美最宜居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政府与民间组织、高校的紧密合作,得益于其践行已久的多元化经济战略。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视匹兹堡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榜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匹兹堡的失业率不增反降,成为美国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被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评为“从此次危机完全复苏”的三大美国城市之一
困境催生转型之策
当年匹兹堡的境遇与今日的底特律多有相似之处。
匹兹堡因煤而兴。由于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自18世纪开始,匹兹堡就成为美国生产钢铁、黄铜的工业基地。20世纪初,匹兹堡的钢铁行业继续大规模发展,但是,炼钢炉的浓烟污染也为其带来了“烟城”的名号。上世纪70年代后,匹兹堡的钢铁产业由盛转衰,导致12万个就业机会丧失,相当于当地制造业整体就业的50%,在失业潮的冲击下,大量人口外迁,经济一片萧条。
面对危机,匹兹堡积极研究转型之策。1985年,匹兹堡市政府与民间组织、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同制订了“21世纪发展战略”,该战略认为,匹兹堡经济必须创建一个多元经济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最新的高科技潮流,促进以全新的企业精神与大学研发为标志的大小企业的混合体,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匹兹堡的经济规划中,医疗、生物技术、机器人以及金融服务业被列为优先发展行业。正如时任匹兹堡市长卡里久里所言:“我们要成为世界主要研究中心之一,也要成为一个服务与零售中心、健康护理中心、器官移植之城,以及高科技之城。”
科技触发内生动力
基于21世纪发展战略,匹兹堡出现了一批帮助小企业建立和成长的组织和基金,比如匹兹堡种子基金、CEO风险基金、本·富兰克林高技术合作伙伴等。这些组织通过早期投资和指导,帮助公司将技术商业化,获得关键的初期顾客,指导其获得可持续化的能力为止。
另外,两所研究性大学——匹兹堡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转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校外创立联合研究中心和学术机构,成为匹兹堡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地。卡内基·梅隆大学还调整技术转让政策,鼓励该校教授创立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机遇和生产力。
在大学的支持下,匹兹堡以医疗、机器人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钢铁大厦建成时,匹兹堡制造业和医疗业就业人口分别约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4%与6.5%,而到2009年,前者降至约8%,后者升至约16%。这使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成为该地区最大的雇主,目前雇员将近6万人。作为城市地标之一的256米高的美国钢铁大厦,已成为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总部。
整治环境集聚后劲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匹兹堡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在环境整治方面成绩不菲。在对老工业区进行科学评估后,沿江两岸的一座座炼钢厂被改造为环城绿地与公园;肮脏河道边的铁砂厂被拆除,建成了漂亮的自行车道、新式社区,以及高速公路与全美第三大机场。
匹兹堡历任市长都重视环境整治,强调绿色建筑,建设了中心公园、匹兹堡金融峰会会址的戴维·劳伦斯会议中心等新建筑。1995年,时任州长签署了“重新利用环境修正标准法案”,该法案通过新的环境清洁标准,消除了重新使用工业废弃土地的主要障碍。政府大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如匹兹堡技术中心、华盛顿登陆地、滨河地带等。在西南宾夕法尼亚成长联盟的帮助下,西南宾夕法尼亚10个县共建立了24个工业园区。
匹兹堡文化氛围浓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150平方公里的市区里有近10所大学。匹兹堡交响乐团驰名全美,以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是美国最大的单一艺术家博物馆。
如今,医疗、教育、科技、机器人、金融服务业、绿色经济已成为匹兹堡的支柱产业。凭借高质量的教育和绿色经济实力,匹兹堡已成为300多家美国和跨国公司总部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