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了2013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从2012年的第二十三名上升到第二十一名。然而,竞争力提升、国力变强的背后,是中国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化解长期粗放增长积累矛盾的严峻考验。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历史上有太多国家落入其中,长期不能自拔。如今,我国已经达到这一阶段,也正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挑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困难和风险,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们与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具有诸多跨越“陷阱”的优势条件。
市场空间广阔,回旋余地大,当外部市场出现萎缩时,有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可供开拓,是有利条件之一。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需求是最短缺的资源,而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比高收入国家总人口还要多,是美国人口的4.3倍,是欧元区人口的4.1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成长,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内市场加快成长,近年来国内消费以每年17%左右的速度增长就是明证。而且要注意到,目前我国的消费率仅40%多,远低于美、德、日70%—80%的水平,消费总量与经济规模不相称,提升空间巨大。未来,随着种种消费障碍的消除,巨大的消费潜力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实体经济发达,产业链成熟,也是我们的重要优势。与拉美、苏东很多国家产业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生产替代能力较差不同,我国制造业相对发达,且在多个重要区域、行业形成了完整的配套能力,具有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有条件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而且,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等都存在水平和结构上的差异,使得投资需求具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有利于在较小成本下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让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让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回报。
还要看到,与拉美等国家相比,我国不仅拥有创新资源总量的优势,而且拥有人均创新资源量的优势,技术研发体系也相对完整。5年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就有研发人员700多人,而同年,南非只有370多名,巴西也不到500名。近年来,我国各级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总量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我国在国内申请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如今,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和兴起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创新上的优势为我们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
再大的潜力只有释放出来,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而路径就是改革。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两个全面”、“两个加快”,对以改革释放红利、加快经济转型进行深入部署。下一步,我们最应抓紧做好的是,把党的十八大的改革部署切实落实下去,让发展、改革、转变更好地结合起来,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动力活力,凝聚起我国跨越“陷阱”的强大力量,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