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下,就业问题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读者来信表示,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就业梦想。
河北省迁安市行政办公中心的张杨认为,就业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再加上毕业生总量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都造成了今年就业压力的增大。解决就业问题靠发展,需要把经济社会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才能给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的潘铎印认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营造就业平等竞争环境,保证“就业不设限”落实到位,政府的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要加强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单位招聘,努力铲除就业中的不合理限制,促进毕业生公平竞争、公平择业。
河北省栾城县地税局的李英发认为,成功绝非单行道,“国考”的独木桥外,还有许多道路可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都要转变观念,努力克服“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起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理念。只要是诚实劳动、自食其力的人,都值得尊重,如果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可这一观念,那么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也就不再是问题。
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人民政府赵登亚认为,在我国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加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行行出状元,干哪个行业都有光明的前景。走宽广的就业路,才是正确的就业观。不妨将竞争机制引入各个行业,打造更宽松更合理的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在宽广的天地里创业就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充分展示才华,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的张玉胜认为,如今“名校光环”风光不再,透露出人们对“高学历”由盲目崇拜到客观看待的观念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表现。事实上,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当前的大学生教育与择业突出的短板,表现为“重智商轻情商”、“重知识轻能力”。大学生如何与人共处和怎样适应工作面临重大考验。大学生要注重情商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电业局的崔红玲在来信中提到,从“用工荒”不难看出,就业之所以难,就业心态是关键。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择业者应在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判后,将目光投向那些与自己相匹配的、自己确实能够胜任的岗位。如此择业,不仅胜算大,而且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有为、有位。要切切实实沉下心来,从小岗位做起,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今后走向理想的岗位打好基础。
湖南理工学院办公室的李志美认为,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提振就业信心、提升就业能力,就要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和政策引导”工作。作为高校,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渡过背景困乏、经济困顿、心理困惑的“三大难关”,走出就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