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4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勿忘握手雷锋时
——记沈阳军区第463医院针灸专家葛书翰
姜 凯 高庆德

3月23日,周六,解放军第463医院针灸科。

面对30多名患者,身患“视网膜裂孔和出血”正在眼科住院的葛书翰忙个不停。他上午给患者治疗,下午住院给自己治疗。

一根银针,一头连着患者,一头连着这位77岁老专家50年的风风雨雨。

“他就是‘活雷锋’,是老百姓需要的医生。”许多患者这么评价葛书翰。

“医术再高,要是病人花不起钱看病,也是白搭”

1961年3月,葛书翰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时,雷锋受邀向全校师生作了报告。报告会结束,他挤上前去跟雷锋握了手。

毕业后被分到463医院的葛书翰,先到工程兵连队锻炼,又到辽西农村医疗队。回到医院后,院领导让他放弃学了5年的西医儿科,搞中医针灸。

“无论你文凭再硬、医术再高,要是患者花不起钱看病,也是白搭。”领导一席话,让葛书翰愉快地服从了组织要求。

三叉神经痛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所经历的最恐怖的痛楚”,发作时像刀割、电击一样,让人痛不欲生。

葛书翰通过7年研究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针刺方法来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达到99.2%,并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荣誉面前,葛书翰没有停歇。他潜心钻研,能够用针灸治疗包括顽固性呃逆、中枢性延髓麻痹等在内的100多种疑难病症。

“扎你的每个穴位,都扎过我自己”

上世纪80年代,科室每天上午针灸,星期天休息。

一次,葛书翰听到几个外地的患者悄悄议论,“要是星期天也给咱们针灸就好了,多住一天旅店就要多花一天钱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葛书翰克服妻子患病、孩子年幼等困难,在针灸科开通了“周日门诊”。后来实行双休,家离得远了,加上妻子有病需要照顾,葛书翰就在周六上午坚持出诊,30多年风雨无阻。

前几天,一位中年妇女得了面瘫,来到463医院找到葛书翰,问了20多分钟问题。

“会不会把我扎坏?”

葛书翰笑呵呵地告诉她,“扎你的每个穴位,都扎过我自己。”

听到这句话,那位妇女放心了。

“咋好得这么慢?”一位面痉挛患者针灸两周后,就想去做核磁共振看看。葛书翰说,没有必要,别花那么多冤枉钱,再治一个疗程就好。

两个疗程后康复,患者乐了。

“不收红包,免收锦旗”

从医50年,患者投诉为零,没有一起医疗纠纷。

科室锦旗实在摆不下了,葛书翰只得写了“不收红包,免收锦旗”的告示贴在墙上。

“他没跟患者红过一次脸。”和他一起工作10年的理疗软伤科主任乔峰说。

前不久,一位老太太带着儿子、孙子一起来看病,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小时候就曾让葛大夫看病,一家几代人都来,就是信任!”

“我扔不下这些病号。”葛书翰在国外的同学多次请他过去,也收到过俄、日、英等国的邀请函,要高薪聘请他去当医生。

按规定,患者挂一次号可以接受针灸治疗10次,实际上,多年来,葛书翰不只一次突破10次限制,常常减免生活困难患者的治疗费用。

“主任,你看我这家里挺困难,能不能减点费用?”一些患者来治疗时直接对葛书翰说。

“你放心,我照顾你!”这句话就常挂在葛书翰的嘴边。

一根银针,50年风雨历程,30多万人次患者在这里康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