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一家小企业的老总形象地将企业的信息消费称为“用芝麻换西瓜”,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平安过冬”,它们对信息消费在练内功、节成本、创价值方面对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对信息消费的需求渐为旺盛。
两化融合的深层次意义是借助将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过程,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构建,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能“应声而上”,从而将企业过去的生产能力优势转化为快速响应能力,将低成本生产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然而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来看,依然受到“渗透力”和“决策力”的困扰,前者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无法真正融合到企业的业务环节,企业买来不会用,或者买来不好用。后者则是指决策层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限,“瞎指挥”或者“想当然”。毕竟在对企业的采访中,一个道理已被多次确认:企业信息化是个“一把手工程”,能搞成什么样,最高领导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比如,如果将扩大企业信息消费视为推动整体信息消费的重要一环,那么提升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则正是扩大企业信息消费最有效和直接的途径。
在提升需求方面,需要引导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消费活动中来。比如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展开“有的放矢”的信息化培训和宣讲,并推出一批典型成果案例,让企业能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成效,增强它们对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意识。再比如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的投入,引导大中型企业开展信息化综合集成创新、产品信息化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水平。
而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对于大企业来说,工业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是它们消费的“大头”。因此应鼓励和扶持国内软件厂商加快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高端信息技术服务工具的研发和产品化,特别是鼓励它们在研发中使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面向未来的先进信息技术。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则可以考虑搭建一批运作规范、支撑能力强的第三方专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利用这些平台寻求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