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颐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与国际社会作用”研讨会上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中文版报告。这份报告是亚行的第二份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提出,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亚行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谢里夫强调说,该制度将对资源开采以及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允许将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财政改革应该与此类经济激励措施一并推出。这将使环境税的税收收入和节省款项循环到省级以下政府,鼓励他们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投资。亚行报告还建议政府为“生态补偿”设立一个国家监管框架,政府或私营部门向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的家庭、社区或当地政府给予经济补偿。对此,与会的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肖渭明表示,我国正起草生态补偿条例,在农业大学设立生态补偿专业。希望通过生态补偿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增长。
在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就资源税改革这条路如何走、生态文明建设落地问题以及引导鼓励绿色消费等话题发表了观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我国目前的资源产品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反映日益明显的资源制约和资源品不断上升的稀缺性,在合理引导、调节供求关系以及产生节能降耗的激励方面作用有限。为缓解资源制约、促进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亟须实施资源税改革。他表示,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财税改革要求指导下,应抓紧时间形成和推出资源税改革扩大品种覆盖面的举措。
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足迹项目高级官员陈波平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落地问题,比如如何制定评估考核的机制等。他认为国际机构应根据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认为,政策要引导可持续消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不仅要防止由生产过程引起的污染,也要引导鼓励绿色消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都要考虑对可持续消费和消费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