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 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俗艺术美如画
□ 吕品田

中国人赋予春节以神圣的时间意义,也赋予春节以非凡的空间形式。春节里,民众所创造的年画、剪纸、灯彩、舞龙等一系列节俗艺术,在大江南北营造出一个红火喜庆、缤纷艳丽、流光溢彩的恢弘审美空间。置身其间,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温煦和绚烂,体味到沉浸于文化传统的归属感。

年画是采用木版水印方法印制或手工绘制,依俗于春节之际张贴门户、装饰居室的传统绘画艺术。年画历史悠久,由桃符演化过来的“神荼郁垒”等门神画是其最早和最主要的形态,早在汉代即有雏形,唐宋普遍流行,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北宋山西平阳所出《四美图》。年画有贡笺、中堂、对屏、三裁、炕围、历画等主要体裁,题材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诸神信仰、世俗生活、时事新闻、戏曲小戏、风景名胜、花鸟虫鱼、仕女娃娃、博古器物等丰富内容,堪称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剪纸艺术最具群众基础,迄今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20世纪中叶,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南北朝墓葬中出土了《对马》、《对猴》等5幅作品,这是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剪纸有“剪纸”和“刻纸”两大技艺类型,前者用剪刀徒手剪制,多一式一幅;后者用刻刀凿刻,一式可得多幅。剪纸样式极其丰富,有居家装饰的门笺、窗花、柜花、炕围花和棚顶花,有作为绣花稿本的枕花、鞋花或袖口花,还有配合节庆仪典的喜花、寿花、灯花或龙船花,以及用于祈晴祷雨、招魂逐疫、迎祥纳福等民俗活动的各色剪纸。在方寸空间中,人们祈愿抒怀、畅神励志,追求超越现实的心灵自由和精神慰藉。

灯彩是流行民间的重要节俗艺术。当年汉武帝举盛火坛祭天神,开元宵放灯之先河。后世相沿成俗,元宵节也成为以灯为俗、藉灯兴舞的灯节。“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届时,城乡处处彩灯竞放,焰火满天,鼓铙沸作,歌舞骈阗,神州万民沉浸于灯山舞海的节日狂欢中。民间艺匠因地制宜,运用编扎、裱糊、雕塑、画绘、剪贴和刺绣等各种技法,创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灯彩艺术,形成宫廷式、乡土式、匠作式等不同的风格样式。在民俗传统中,灯彩不只是用以观赏的艺术,还是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人文事俗。“务农的人来看灯,风调雨顺五谷登;行商的人来看灯,般般如意家业兴”,红艳艳的灯彩素来寄托着中国百姓的美好生活理想。

春节里最动人的景观是舞龙。这是融彩扎、舞蹈和音乐于一体的道具表演艺术,也是一种力求以装扮、舞姿、步法和阵式造就富有象征意义的动态空间形象的造型艺术,堪称“滚舞的彩塑”。龙灯游行或腾跃翻滚,或蜿蜒流动,莫不气势磅礴,热烈红火。在舞龙艺术中,中国人尚群贵和的价值观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由一家一板“龙身”连接而成的“板凳龙”或“灯板龙”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作为龙灯构成单元的“龙身”,由木板或普通板凳临时加载灯笼或其他彩扎造型构成。游龙时,每家出“龙身”一板,俟队伍巡游到门前便把自家的一板接上,俗称“接灯”。舞龙队伍要依俗行游乡里,挨户巡访,唱着吉祥颂词为各家各户送去美好的祝福。如此这般,加入者不断,队伍逐渐加长,其壮观者可绵延数里。这样的舞龙活动具有非凡的整饬、教化作用,是民间文化敦睦人际、谐和乡里、凝聚民心的有效践行方式。

由丰富的节俗艺术形式所造成的浓郁节日气氛和高峰审美体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文化时空”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乐总动员”的狂欢时节,节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