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贫困帽”该由谁戴
李 亮

前不久,接到一个同学电话,几句寒暄,对方说明来意:希望帮忙为其老家大舅争取一个“低保”指标。

放下电话,记者有喜有忧。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农民从中得到了真正实惠。据了解,国家对贫困户的扶贫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低保户”每年会得到一定数额的现金补助;重要节日里,有关部门和企业对贫困户会给予数量不一的现金或粮油米面等实物慰问;有些地方的贫困户子女上中小学可享受费用减免、生活费补助;有些地方的贫困户可不定期享受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补助。细细一算,一年到头,贫困户能获得可观的实惠。

“贫困帽”含金量逐渐看涨,也难怪不少农民争着要戴。但帽子少,需求多,就有了同学给记者打电话的一幕。

“贫困户”界定标准有待细化,否则好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农民人口多,收入来源较复杂,统计难度大。在实践中,对贫困户认定缺乏细化标准,基层干部大多只能采取估算的办法。这样难免会出现大致相同的条件,有的家庭能被评上,有的家庭评不上,农民不满意。于是在争戴“贫困帽”过程中,“亲情”、“关系”、“同乡”等因素或明或暗发挥着作用。

如何科学地制定到户扶贫政策,减少扶贫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地评估农民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使到户扶贫政策更加公平合理。其次,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让农民真正参与到评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真正做到透明、公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