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苹果产业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李 力 杜 芳

1月8日,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果蔬领域第一个单一产品、全国性、全产业链的行业协会。我国苹果产业生产、加工和出口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果区加工、储藏、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但是,苹果产业也面临单产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问题。如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全世界惟一出口量突破百万吨的国家。

自农业部于2003年将苹果列入首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来,我国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际经济不景气、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增加的背景下,苹果实现百万吨出口确实来之不易。苹果产业何以成长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实现出口创汇?

“近年来我国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农民种植苹果的利润达到50%,带动了许多地区农民争相种植,尤其是相对贫困的西部地区。”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陈瑞剑博士介绍。甘肃苹果近年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400万亩以上;陕西苹果种植总体规模已在千万亩水平。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苹果的产量随之连年增长,近5年年均增产超过200万吨,2011年、2012年分别比上年增加270万吨、300万吨。目前,我国苹果总产量已占全球的一半。有了这样的产量作基础,我国苹果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苹果不仅走向世界成为“创汇果”,也为国内带来多重效益,成为“扶贫果”、“生态果”、“致富果”。

苹果本身的生长特性牵引着苹果产业上山下滩,因而苹果产业成为了一些西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黄土高原产区69个苹果优势基地县中有3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陕西28个苹果优势县有15个国家级贫困县,甘肃18个苹果优势县里有11个贫困县,这两个省种植苹果的优势县中贫困县超过了一半。

发展苹果产业让这些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多年前,我在延安调研,到处都是荒山秃岭,毫无生气。现在随着苹果的‘西进’,山上大片栽植苹果等树种,荒山变绿坡,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会长杨易说。

苹果产业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为农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途径。据2011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0年苹果每亩净利润达到5032元,是稻谷的16倍、小麦的38倍、玉米的21倍、棉花的5倍;与主要园艺作物相比,是橘类水果的2.4倍、蔬菜的1.8倍。

陕西省2011年果业增加值仅第一产业就超过200亿元,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山东栖霞苹果产地的农民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部分苹果产区甚至产生了一批每亩净收入3万元以上、甚至4万元的高效果园典型。

我国的苹果产业成果喜人,由苹果产业带来的效益喜人,但是苹果产业也有隐忧,还需进一步挖掘国内、国际市场潜力。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我国苹果生产的优势受到了较大影响。陈瑞剑说,“原来人工摘果一天三四十块钱,现在人工一天100元还不好找人。苹果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成为‘高价产业’”。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介绍,2011年管理和投资成本比2010年明显增加,再加上肥料、农药和人工等上涨因素,2011年苹果综合生产成本达到每亩3240元,同比上涨11.5%。

另一方面,我国苹果的单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是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但是如果从单产水平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表明,中国平均单产每亩1.05吨,仅为法国的38%、意大利的43%和巴西的49%,在全球列24位。

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单产不高都要求中国的苹果产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栽培制度。但是我国苹果种植现状却制约着机械化规模化作业。“我国90%的果园是乔砧密植,树体高大、枝量多,人走进去都很困难,怎么进行机械化操作?而且这样看似结果多,实际上并不多产,如果按照新技术,采用宽行密植栽培制度,喷药摘果的机械化操作才有实现的可能。”陈瑞剑说。

此外,苹果种植规模的增加在带来增产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机。“各地都在种植苹果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苹果生产无序扩张。等到两三年后,现有幼园集中挂果上市,就有可能产生果贱伤农的问题。万一农民不赚钱,砍了果树,对苹果产业将会是一个重创。”杨易说。

目前,市场已经释放了这样的信号,某些地方出现了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当务之急,要建立苹果产业发展的市场预警机制,及时为果农和苹果商提供信息服务,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之外,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十分重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