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本报记者 顾 阳

“今后新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产业集聚,继而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记者1月15日从海关总署了解到,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有29个,它们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内陆开放高地已初步形成。

去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重庆、河南和四川等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5%、54.3%和32.5%,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突出,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甚至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投资中西部的前提条件。

通过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引进IT产业,重庆市改变了制造业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去年,该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吸引了5家国际品牌笔记本生产商、6家大型代工企业和700家生产企业落户,带动重庆外贸进出口值翻番。河南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小区推动大省”,在封关运作不到3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其进出口值与河南省其他17.6万平方公里相当,河南作为传统农业省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开展大飞机机翼等研发设计生产,成为波音、空客的长期供货商,航空转包产业链初步形成,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航空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还直接带来了就业和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一年后,直接或间接带来了25万个就业岗位,周边个体工商户数量增加了4.3倍,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平台,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