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思成建筑奖星光灿烂
本报记者 亢 舒
黄锡璆在设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楼项目时,建筑立面在延续北大医院的风格前提下,通过一些古典符号的使用,表达了对所处地段的文化尊重。

近日,备受学界瞩目的中国建筑学界最高荣誉奖——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揭晓。刘力、黄锡璆两位建筑师荣获此奖项。建筑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建筑又不仅仅是“盖房子”,它是科学、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我们又应该传承和发展怎样的建筑文化?也许梁思成建筑奖正时时提醒着我们。

传承与发展建筑文化

梁思成先生是近代中国建筑学界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建筑教育家。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在中国举行,为激励我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当时的建设部决定利用此次大会经费的结余,建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同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2000年,首届“梁思成建筑奖”授予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对我国建筑设计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0名建筑师。自2001年起,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梁思成建筑奖2名,梁思成建筑提名奖2至4名。每位获得梁思成建筑奖的人员将从“梁思成奖励基金”中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梁思成建筑奖设立以来,已有吴良镛、何镜堂、张锦秋,魏敦山、齐康、关肇邺、马国馨、彭一刚、程泰宁、王小东、崔恺、柴裴义、黄星元、莫伯治、张开济、赵冬日等18名杰出建筑师获得该奖。

两位建筑师的成就

获得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的两位建筑师,都是年过七旬却一直活跃在建筑设计一线的优秀建筑师。

刘力曾参与数百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涵盖宾馆、住宅、剧场、教学楼、实验楼、大型商场等多个领域。他设计的建筑,注重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思想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思想,用人性化的布局、生态化的空间,中国化的元素,营造和提高建筑的环境质量,探索人民喜爱、符合人民审美取向的中国现代建筑。全国人大办公楼、炎黄艺术馆、中央戏曲学院排练场、首都图书大厦、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等多座人们熟悉的标志性建筑,均由其主持建成,均为中国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刘力在颁奖仪式上表示,自己从事建筑工作近50年,现在仍坚持画图。他认为,建筑应该回归“盖房子”的本原,追求适用、经济和美观。他的设计原则,在于“现代不追风、传统不堆砌、绿色不忽悠”。

黄锡璆对公共建筑特别是医院建筑的平面布置、空间组织作了革命性的变更和创新,提出矩阵排列、庭院格局、畅顺交通等理念和手法,最大限度地使医院建筑与大自然亲近和谐,最大程度地使医患感受亲情和温暖。广东佛山医院、北京301医院扩建工程、北京朝阳医院等,成为黄锡璆医院建筑的代表作,也使医院建筑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锡璆认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也需要跟进,中国在医院建设上应该更重细节和精细化,真正从医患的角度上考虑设计。“小到一个门把手的设置,一张床的摆放,都应该从使用者的立场思考问题。”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绿化庭院内,安放有黄锡璆纪念铭石。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评价说,这是我国是首次在医疗建筑中为设计师设立纪念铭石。通过这块纪念铭石,我高兴地看到中国建筑师社会享誉度的提升,这有利于建筑师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也有利于社会对建筑鉴赏力的普及与提高。

建筑文化的朝向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艺术写在石头上。”法国作家雨果如是说。时间来到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我们又将在建筑上如何书写这个时代?

建筑不仅仅是冷冰的建筑材料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与自然相和谐,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人类的建筑创造活动,不仅是建造房子,而是要创造居住与工作环境,包括了优美城乡环境的创造。”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吴良镛,一直致力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

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同样是此次获奖的建筑师刘力所追求的建筑特点。“建筑的形式一定要是从功能延伸出来的,建筑形式是合理空间的自然流露。”刘力说,“不能光做表面文章,失之肤浅。”刘力说。

黄锡璆的医院设计则更要强调功能性与实用性。“这些年,我们既注意采用先进理念包括新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又联系实际注重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诊疗与服务流程、医疗环境、环境安全、节能环保等全方位实现医疗设施现代化。”黄锡璆说。

有一个现象虽然不能完全概括当前我国建筑设计的全貌,但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形色色的建筑流派纷至沓来,未经消化的“舶来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与肌理,导致我国的一些城市成了外国建筑师“标新立异”的“试验场”。

“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吴良镛十分强调建筑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刘力和黄锡璆两位建筑师的实践,恰恰是以遵从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比如,刘力在设计炎黄艺术馆时,想的一直是怎样才能把东方文化的“基因”给挖掘出来。黄锡璆在设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楼项目时,建筑立面在延续北大医院的风格前提下,通过一些古典符号的使用,表达了对所处地段的文化尊重。

正如吴良镛所说,再也不能面对建筑流派纷呈,莫衷一是,而要首先了解建筑的本质。只有结合历史、社会、人文背景,用自己的理解与语言、用现代的材料技术,才能设计出有特色的现代建筑。

我国的建筑师应该在建筑设计中更多地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已是建筑学界的共识,也必将成为时代的呼唤。“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优秀的全球文化的同时,对本土文化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共同企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吴良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