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京广高铁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原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党涤寰

12月22日上午,G90次动车静静驶进郑州东站,数十家媒体的记者登上了这趟试运行列车,亲身体验即将于26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京广高铁。

9时06分,列车在雾霭中驶离郑州东站。由于轨道上还有不少积雪和冰块,列车并未很快提速。驶过一团雾霾之后,车厢内显示屏上的时速便攀升起来,从最初的150公里左右迅速提高到180公里、260公里、306公里……8分钟,列车到达黄河公铁两用桥;19分钟,抵达新乡站;34分钟,到鹤壁……这简直就是一次平稳快捷的“陆地飞行”。

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高铁时代的到来,更为这个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中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京广高铁贯穿京津冀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郑州,正处于这条大动脉的中心地带,高铁将郑州与这些周边区域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距离迅速拉近,使其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

来自广东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的郑先生说:“河南文化底蕴厚重,市场潜力巨大,现在我的办事处已经设在了高铁站附近,京广高铁开通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我们即便在这边工作到大年三十上午,也不妨碍晚上回家吃年夜饭。”

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人才、资金及配套生产能力,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京广高铁开通后,将郑州同文化产业、科研教育发达的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加速了人才的流动,形成区域优势互补,河南文化产业或将开始“加速跑”。

郑州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风景区,高铁极大提升了郑州旅游的辐射力,对郑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2010年2月6日,借助刚刚开通的郑西高铁,郑州与西安联手打造了“郑西高铁一线牵,古都旅游新体验”市民互游活动。2012年8月4日,郑州至三门峡天鹅号高铁旅游专列正式开通,现已成为郑西高铁线上的一道风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借助于郑武高铁的便利,武汉、信阳等高铁沿线城市到郑州的游客持续增长,到少林寺的武汉游客更是增长了20%。

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后,从郑州乘高铁至北京2个多小时,到武汉2个多小时,到广州5个多小时,至西安2个多小时。“早观二七塔,午登黄鹤楼,夜泊珠江畔”已成为现实,围绕郑州的5小时生活圈已然确立。目前,郑州已经和西安、武汉的旅游部门合作开发高铁旅游市场,开展了系列互动营销活动,一条跨区域的旅游带日臻成熟。

在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运营这一天,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建。郑州也因此再次站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京广,东西连接沪西(西安)。郑州铁路局郑州东站党委书记刘治华表示:“京广高铁的运营,意味着郑州铁路又一次成为铁路枢纽。”

处于京广高铁、郑徐高铁客运专线“十”字交汇中心的郑州高铁东站,坐落于郑州市区东部。从规划建设以来,悄然带动了一个环郑州高铁站新商圈的形成。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该实验区将同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和郑州出口加工区共同形成郑州对外开放平台。京广铁路郑州客运东站与四个区域最远的距离仅有数十公里路程,已经成为郑州乃至河南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