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京广高铁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高铁之势 促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邓海平 通讯员 曾 勇

作为我国最长的高铁线路,京广高铁将京冀豫鄂湘粤6省市28城串“珠”成“链”,使得我国中北部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距离进一步拉近,也将有力推动广东省的产业升级转移。

广东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前沿,依靠政策和制度上的优惠、海陆空交通便利、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全国较早地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和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珠三角”发展奇迹,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经济中传统的加工出口企业受到重大冲击,一些企业倒闭或停业,许多工人失业。去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广东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移,确保实现新一轮发展。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曾表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广东暴露得更早、更充分。”事实上,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广东的制造业积累了产业层次单一、关联度不足、集聚效应弱的问题。随着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已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企业发展空间日益紧缩。可见,在新一轮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些传统产业面临亟待转型升级、加快转移的挑战。

作为京广高铁南段重要组成部分的武广和广深高铁的出现,无疑加速了产业升级转移的步伐,它使得“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的进程更加迅速。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在以郴州、衡阳为代表的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热词”。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这是中国中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全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09年至今,湘南地区共承接主要来自“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项目3000多个,占全省总量的近四成,成为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地区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在武广高铁湖北沿线,赤壁市投入了近亿元,为武广高铁赤壁北站修建市政配套工程。众多广东企业纷纷到赤壁考察,看重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希望能在赤壁设厂。广东莱克斯特智能插座公司早在高铁开通前夕就投资8000万元到赤壁办厂。高铁通车后,赤壁市已吸引了众多“珠三角”的数控、光电和旅游企业落户。

与赤壁相隔不远的咸宁经济开发区,70%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是外来投资者建设,来自“珠三角”的投资者更是占了其中的“大头”。咸宁市还专门开辟了“广东工业园区”,并计划投资20亿元,以咸宁北站为中心打造一座现代化新城。

武汉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先后有50余家深圳企业到武汉投资,项目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去年以来,深圳来汉投资的企业明显增多,包括TCL、格力、中兴、华为、大华基因、海王等一批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纷纷布点武汉,一年内武汉引进内资7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就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今年上半年,虎门还首次到武汉办起了服装服饰展贸会,80余家服装企业报团参展。许多服装企业老板透露,“借高铁之势来汉,卖服装为次,找市场为主”。据悉,参展的虎门服装企业与武汉本土企业签订了10余个项目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过亿元。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阳春认为:“京广高铁以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将进一步拉动‘珠三角’产业加速向我国中北部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