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董细根明白,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把工作做好。董细根就这样凭借一股不把工作做好绝不放弃的“韧”劲,把就业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近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浮梁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共为21617人解决就业,帮助7263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003年,江西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开始启动。针对不少下岗工人还不了解这一政策的情况,董细根组织干部职工在改制企业向下岗工人分发《再就业政策解答》,认真讲解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有一次,得知陶瓷原料厂下岗工人汪智辉下岗,妻子没有工作,小孩在县城中学读书,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董细根主动找上门,经过细致调查,他建议汪智辉在县城开一家图书室,解决夫妻俩的就业。董细根还积极帮助汪智辉办理了小额贷款申请,申报税费减免手续,仅仅1个多月后,汪智辉夫妻俩的图书室就开张了。据统计,近3年,浮梁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通过帮助办理小额贷款8810万元,已扶持7102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新形势下,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董细根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让许多看似困难的工作迎刃而解。在他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好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他认真分析失业群体的年龄层、性别、每个人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
浮梁县是全国的重要产茶区,从2002年开始,董细根持续不断地聘请茶叶专家和制茶能手对茶农培训,培训人数达到8000余人次。经过培训后的茶农制作出的名优绿茶售价也由原来的每斤60元提高到每斤400多元,实现农民增收。
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县各乡镇出现了大量返乡人员。董细根带领全体干部深入各乡镇了解返乡人员情况,鉴于县内新投产的几家陶瓷企业正需要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他积极联合社会培训力量,将电焊工、电工、叉工培训班设在庄湾、王港等地返乡人员的家门口,让返乡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取得资格证书,帮助他们很快进入企业上岗,从而实现再就业。
2011年,浮梁县企业出现明显缺工现象,董细根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召开企业主座谈会,分析企业人员流失原因,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随后,主动带领缺工企业主到江村、西湖、黄坛、峙滩等边远乡(镇)、村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并带领企业主到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进行招聘,三地全部签订劳务输入基地协议,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质量,董细根也投入了大量心血。到2011年底,全县已有12个乡(镇)就业服务平台达到“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制定配套,管理有序,服务高效”的标准。在完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功能的基础上,为每个行政村至少聘请1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