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共同富裕基础
□ 本报记者 黄晓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西部地区增长12.8%,均高于东部地区8.6%的增长速度。中西部地区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都领先于东部地区。这个意义深远的变化,是继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至2011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之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又一次生动诠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做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决策。这些战略部署推动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协调性增强的趋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从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到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后劲勃发,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不久前,在沈阳市铁西区亚洲最大的铸造车间原址上,我国第一家综合类的工业博物馆建成开馆,见证了老工业基地的10年变迁。现在,铁西区汇集了4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00多家跨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在10年前,这里95%以上的企业亏损,13万产业工人下岗失业,负债总额近300亿元,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始终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对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具有强大带动力的经济核心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面临技术落后、企业亏损等发展难题。

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针对这个突出矛盾,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继本世纪初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家批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区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日益呈现出细化、实化和差别化特征,充分发挥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遏制了区域间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各省区市万元GDP能耗降幅最大和绝对值最低的都是北京。这与北京市近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密切相关,北京第三产业的比例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北京的发展仅是一个缩影,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传统先发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现实。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倍,增幅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近年来,像重庆这样的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全国经济增长重心区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打破,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0.1%和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1.3个和2.0个百分点。

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就像一个个接力棒,推动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紧要关头,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了适当的发展速度,为‘保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王立群说。

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各种区域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各类经济区、示范区不断成立,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

在安徽省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热火朝天的建设正在进行。这个产业基地将于11月建成投产,设计年产1000万台笔记本电脑。

在联想集团之前,京东方、彩虹和乐凯集团已经在此投资设厂,这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可以实现液晶面板的全产业链配套。

这仅是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1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层次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由以纺织、服装为主的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机械、电子信息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以能源、矿产资源采掘为主的初加工向资源精深加工转变,由小企业、小项目向大企业、大项目转变。

“这些变化说明我国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说,近年来,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地域特点,我国分别在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建设了若干经济区,有所侧重地设立各类合作试验区、示范区,为推动区域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目前,国务院已经陆续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从南到北形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河北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而且,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镶嵌其间,熠熠发光。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实现了1.8万公里海岸线的全覆盖,我国关于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陆续出台,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一批中西部新的增长极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加快发展泛珠三角、泛长三角等各类跨行政区的区域一体化,使东中西部之间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认为,各种经济区、经济带的形成,使区域合作和分工更加合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为中国经济积蓄着新的增长动力。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钟启明是江西省瑞金市的一名普通市民。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让他兴奋不已,“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老区人民,贫困落后的老区面貌很快会发生大的变化。”

10年来,我国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发达地区通过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达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累计投入达8900亿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彰显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决好区域问题,不仅关系到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成为10年来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充分认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几年中西部地区虽然在投资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此,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人们相信,只要从战略意义上深刻认识到区域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区域协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一定能谱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壮丽诗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