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金虎、通讯员王明成 孙海峰报道:眼下天气渐凉,但前往山东枣庄市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台儿庄古城内,“巧姐柳编”的店掌柜赵秀梅忙得脚不沾地:“编不够卖的啊!没承想,这不年不节的还有这么多游客。”如今,台儿庄古城内有1.2万个“赵秀梅”实现创业、再就业。
几年间,枣庄这座“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正迅速转型为新兴的旅游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幅居山东首位。全市每年新增就业10万人左右,其中80%得益于旅游服务业。
被称为“煤城”的枣庄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为摆脱“煤尽城衰”的窘境,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就业富民,枣庄市把旅游服务业作为城市转型的主攻方向,将台儿庄古城建设作为突破口。2008年,他们用50万吨原煤作为资本金,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目前,古城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总资产达到153亿元,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和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依托古城发展,枣庄市正规划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创建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在重建台儿庄古城、打造旅游拳头产品的同时,枣庄市还重点开发微山湖湿地公园,布局山亭区山水生态游、山乡民俗游、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红色游等,致力于由“卖资源”向“兴文化”的转变。
枣庄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京沪高铁枣庄站的客运量月均增长37.2%,高出全国平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公路车流量同比增长31.4%。目前枣庄市的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1:58.9:33.0,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了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吸引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