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中国创造”跨越
黄 鑫

核心提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10年,也是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关键10年。

一系列数据佐证了10年来我国工业取得的骄人成绩:2011年我国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是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1.7%;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今年10月12日,联想集团发布了全新的平板笔记本电脑品类,彻底颠覆了传统笔记本的使用模式,并为其个人电脑业务注入新的动力。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最新数据表明,联想的个人电脑全球市场份额已超出惠普0.2个百分点,成为行业第一。而10年前,联想才不过刚刚在国际市场上扬帆起航。

以联想为代表,10年来,我国工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工业增长的驱动日益明显。

10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科技成果专项、百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工程等,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65至4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现量产;国产CPU基础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正式商用并拥有了超过7200万用户;3G演进技术TD-LTE成为4G国际标准之一……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风力电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行业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炼钢主体设备90%实现了国产化,已经具备了全流程自主设计、自主集成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的能力;ARJ21新型支线飞机、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百万吨乙烯生产线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研发成功,C919大型客机正式转入详细设计阶段。

此外,通过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仅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约14万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2%,较“十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0年来,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改善工业结构的生力军。据介绍,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扎实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加强规划引导,落实和完善重点政策措施,加快了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例,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9%,比2005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工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得到了有效控制。2003年到2006年间,高能耗行业增速由43.9%下降到14.1%。“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1.07亿吨、造纸1130万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

产业升级的结果在工业品出口结构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1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7980.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5倍。工业制成品占总货物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90.1%提升到2011年的95%,初级品在货物出口中的比重则从9.9%下降至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7.2%和28.9%。

加速“两化”深度融合

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宣布,互联网行业正由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加快迈进。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互联网产业增长的最大亮点。

10年来,作为信息技术的杰出代表,互联网行业自身都在从传统迈向移动,而包含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全球产业格局、企业竞争机制以及我国工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从2009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确定两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两化”融合已成为试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还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覆盖全国的地级市,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应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

得益于此,10年来,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钢铁、石化、航空、电子等行业关键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开始全面起步,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生产等原来条件下很难实现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制造产品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重要支撑。

文/本报记者 黄 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