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黄 鑫

本报记者 黄 鑫

10年来,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转型升级在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之路上的作用是什么?新形势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记者:回顾10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苗圩:党的十六大以来最具标志性的一件事,就是在经历了大约一个半世纪之后,中国于2010年重新回到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值得纪念的一个里程碑。

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至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其中,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7%。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2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7倍。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工业品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10年来,工业发展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记者: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苗圩: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点:首先,最根本的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党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其次,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动力。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和活力。第三,最关键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第四,也与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记者:10年来,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有哪些突破?

苗圩: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近年来,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工业领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向创新驱动转型步伐加快。我国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取得了TD-LTE(3G演进技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二是促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工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清洁生产审核、“两型”企业创建、循环经济试点、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再制造产品认定、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工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我部组织开展的“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等,也将为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稳步推进。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尝试。自2009年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以来,我部已累计批准创建185家示范基地。通过3年多的创建工作,示范基地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带动地方经济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记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苗圩:中央领导提出的“六个着力”,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要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制度环境建设。二是要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都是要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四是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包括两化融合,如何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工业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也包括军民融合式发展。五是要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六是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