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较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乔雪峰 管 斌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72名泉遍布全城。

泉水,是济南无法被人模仿的名片。老舍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泉生济南,正是这泉水,滋养了这座城市,为了保住泉城美誉,济南市从2003年以来,斥巨资实施了大规模的河道综合整治,全部关停了小清河济南段流域内生产能力在2万吨以下的草浆造纸生产线和5000吨以下的酒精生产线,关停了19家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并累计封闭深层自备井113眼,浅层自备井1250眼。

昔日“臭水沟”,今日变清渠。多年以来,趵突泉等城市泉群实现了连续喷涌,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出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引得无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多年以来,济南市委、政府一直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理念建设“天下泉城”。经十路、经一路、舜耕路等一大批主要干道实施了拓宽改造,近3000余条背街小巷得到综合整治,“东荷”、“西柳”等一批体育场馆相继投入使用,大明湖新区和部分老景区免费对市民开放,西护城河通航、五龙潭公园扩建改造完成等一大批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的建设,使广大市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济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泉城济南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随着东部新区、西部新城和滨河新区三大片区建设的强力推进,以及京沪高铁的顺利通车,“天下泉城”建设再次提速。

按照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规划,“十二五”时期,济南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四大战略,努力打造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按照泉城特色突出、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和谐美观、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管理井然有序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建设“天下泉城”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开展“百日保泉行动”,实现了泉群在历史较高水平的持续喷涌;加强“一城三区”和南控北跨规划编制研究,推动重点项目规划编制;精心设计泉城特色标志区、燕山文博片区、鹊山龙湖片区等建设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道路、环境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改善,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为3.3%,良好以上天数同比增加9天。

经过努力,济南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泉城特色更加鲜明,人文气息更加浓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后5年,济南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10平方公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努力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有序、道路畅通、环境宜人、居住方便,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较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