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看来,南京军区司令部离休老干部李秀登对自己简直是苛刻极了: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茶也不喝,惟一能称之为嗜好的就是看看报纸、种种花。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居住在干休所里的耄耋老人,离休20年来,却将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几十万元工资,毫不吝惜地捐给了那些渴求读书的贫困孩子,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500多张捐款单,与当年战斗中得到过的奖章一起,见证了一位老战士对党的事业和家乡人民的赤子情怀。
“伯父、伯母,你们好,我们全家四口人生活和工作都挺好,每当想到自己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就倍加感激无私资助我读书求学的前辈,你们是我的大恩人……”这封寄自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信,是李秀登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刘立华写来的。老人说,“知识给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小家境贫寒的李秀登也曾有过艰苦求学的经历,离休后,他主动联系希望工程基金会,把全部慈爱都倾注到贫困孩子身上。一张张单据,记录着老人已超过20万元的捐款。
“刚开始捐款时,离休费还不高,一个月仅1000元左右,还要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开销。”李秀登乐呵呵地说,尽管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仍感到捉襟见肘,但助学款一次也没落下。他制订并提前完成了捐资助学的两个“五年计划”:利用两个5年,分别向四川万州一中和鱼泉中学捐款3万元。后来又一鼓作气,仅用3年就向三峡学院捐助了5万元。
“自己能力有限,这些捐助也仅是杯水车薪啊!”聊天中,老人发出了感叹。他与受捐学校协商设立“助学基金”,采取“无息助贷”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受助学生日后可根据自愿逐步归还。他说,这样可以发挥捐款的滚动资助作用,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帮助,感受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李秀登的家乡在重庆开县,作为大巴山的儿子,他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1999年初,当得知团中央在全国发起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后,老人高兴极了,“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我一定要为家乡绿化做点事!”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因他腿部负过伤,长途远行十分困难,不能亲自回乡植树,便托人向万州林业局咨询,得知寄300元可以代植100棵树,于是试着寄了300元,写信请林业部门“帮忙在长江边植树,作为我这位在外游子对绿化母亲河的一点心意”。接着,李秀登悄悄订了个“10年规划”,每年寄3000元,在长江边植1000棵树。事实上,这个10年的绿化捐款计划他仅用6年就完成了。
1998年,万州革命烈士陵园在风景秀丽的太白岩下动工兴建,李秀登专门捐款18000多元,在太白岩边缘种植了一大片黄葛树,给烈士陵园播种太白老年登山林。如今,这里郁郁葱葱,周围的人们经常前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道上享受鸟语花香。
看到李秀登从抽屉里拿出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笔者不禁心头一颤。不仅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绿化河山,李秀登还要捐献遗体造福人类,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能活到现在,衣食无忧还能享受周到细致的服务,我感到很幸福!”轻抚了一下大红的证书,李秀登动情地说道,“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我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回报社会,履行好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思绪绵长巴山情,高峡平湖牵我心。植树助学是义务,人民军队爱人民。”李秀登热心公益、服务人民的善举,像潺潺溪流,绵绵不断,抒发着老战士的不老情怀。